第226章 征调徭役(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且,天下之兵的数量,一百一十三万,这样的数量汇集在一起,每日要消耗的粮草更是天文数字,这需要多少粮草?粮仓中的粮食够吗?会不会临时加征赋税?即便粮仓中的粮食充足,那会不会由于“需要补足粮仓而对百姓增收赋税”?

田地抛荒,耽误农时,壮丁大量死伤……刘恒可没有忘记,这个时候,运河也还在修着呢。

刘启则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杨广调天下兵马于涿郡,他是要从涿郡发兵,前往高句丽?”

别的不说,这个距离就很,嗯,一百一十三万人,加上这一百一十三万人的辎重,加上运送辎重的民夫,加上皇帝的各种人手……这么多人,这么多的负重,从涿郡跋涉到高句丽?

杨广他真的有考虑清楚吗?这些兵力和辎重民夫该怎么调配?行军路途中如何配合?这么远的路途如何行军?

刘启摇头。

杨广显然没有那么考虑清楚。

毕竟,大业七年,民夫就已经在路途上死的到处都是了,也不见杨广因此改变计划不是?

由此可见,在杨广眼中,死掉“一些”人,对他而言,根本无足轻重,只要他能够获得胜利,建立不世之功业——其他的都不过是小节而已!

对此,刘启可以肯定地说,这是错误的。

虽然对于君主而言,很多事情确实是小节,很多时候也确实是必须要死人——有时候,一道政令发出去,就会死一部分人,而不发,同样会死一部分人,总会死人;这时候,就需要皇帝理智冷静衡量,确定什么是朝廷所需,什么是国家所需,代价能否承担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死人,确实是小节。

但是在杨广的这一系列决定中,死人却并非小节。

且不说即便是需要皇帝衡量选择的时候,大多也不会死掉这样多的百姓;在杨广的决策中,这些百姓本身有很多其实是不需要死的,甚至,那些被调集的士卒也有很多是不需要死的。

根本不需要死,没有必要死——他们并不是那种“有这个政策会死一部分人,没有也会死一部分人”的困局中的情况,他们并没有处在那样的抉择之中啊!

明明没有到了那个地步,却偏偏要死,还死伤甚众,这岂能算是小节?

------

[注]:按某百科,排镩指排矟,?排矟?指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