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紧盯益州的经济资源(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到这里,黄权提出疑问。

“蜀锦的织造极其繁复,熟手织工也是难寻,可不是蚕养多了锦就能多……”

听到黄权的话,张松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回答说。

“刘皇叔在信中讲了,以后益州的蚕丝,他全部都要。”

停了一下,张松又说:“而且不只蚕丝,织出的成锦刘皇叔也全部都要,蚕丝和成锦,他出价高于市价三成。”

张松这话一出,蜀中群臣立即议论起来。

议论中,群臣明显分为两派。

以张松为首的亲刘备派,不停地为刘备说好话,积极促成此事。

另一些反刘备派,则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的心中充满怀疑。

疑问主要有两点。

第一,就是像黄权说的一样,有人疑惑刘备在益州之外,去哪里找那么多熟手织工。

第二,出价高于市价三成,那刘备不是要赔本?刘备出得起这么高的价吗?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

面对阴谋论,亲刘备的李严说:“要我说,我们管不着人家如何织锦,安心多挣三成的钱,不好吗?”

扫视了一圈,李严又说:“你们谁反对这事,那就明确地说出来,到底不好在哪里?”

李严这样一说,所有人都不出声了。

将丝和锦高价卖出去,怎么看都是好事,除了阴谋论,还真的说不出哪里不好。

所以第一个问题很快讨论结束,刘璋开心地答应了刘备的这个要求。

接下来,张松又说出刘备信中的第二个要求。

这个要求是在犍为郡的江阳县打井采盐,开出的条件同样很优厚。

刘备方全面负责开采井盐的一切事务,刘璋什么也不用做,什么财物也不用出,净分产出的两成精盐。

……

说到这里,要啰嗦几句。

先说下古代的盐。

今天,盐是一种普通的生活物资。

但是在古代,盐的产量低,品质也低,偏偏人人都要吃盐。

所以,盐在古代极其重要,特别是品质较高的精盐,一直受官方政府管控。

按生产地不同,盐主要分为海盐、湖盐和井盐。

其中以井盐的品质最优。

在今天的四川地区,也就是三国时期的益州,有丰富的井盐资源。

从古至今,刘璋统治的这片区域,都是主要的井盐产地。

此时,益州已经有很多井盐在开采了。

不过这时的采盐工艺落后,盐井都用明挖的方式,每口井都要用人力一点一点挖出来。

深度最多十几米,耗时耗力,卤水的产量也极低。

其它工艺,如卤水净化,粗盐提纯等,更是与现代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