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改革迎新(十六)(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燕城热闹非凡。街道上,彩旗飘扬,人潮涌动,无数的学子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怀揣着满腔的抱负和对未来的憧憬,准备参加大云国第一次会试。

会试的考场设在燕城的中心地带,一片宽阔的广场被临时改造成了考场。广场上,搭建起了数百个简易的棚子,每个棚子内不但摆放着一张书桌,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还有一张简单的床榻。按照规定,三天的会试,考生必须吃住都在这个棚子里。

虽然考试的时间还有两个时辰,但考生们已经在考场外静候。他们或站或坐,姿态各异,他们的脸上,有的挂着淡淡的微笑,有的则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焦虑与不安,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衣角,仿佛想要从这份紧张中寻找到一丝慰藉。大家默契地保持着安静,偶尔的交流也是低到不能再低的声音。此次科举注重品德考核,他们可不想因着自己在考场外的不慎而失仪。

随着一声清脆的铜锣声响起,考场红色的大门轰然打开。学子们在侍卫们的引导下开始陆续进入考场。他们中有的面带微笑,信心满满;有的眉头紧锁,显得有些紧张。人群中,一位身着青衫的学子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期待,他就是来自燕城一位小商户家的长子。从祖上就开始经商,但直到父亲这一辈家里的生意依然停留在养家略微有余,致富却尚无门的状态,自李新民五岁开始,一家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将其送到私塾读书,期望有一天能够透过他改变这一家人的命运。

也许是皇天有眼,在李新民刚满18岁的这年,居然遇上朝廷科举考试,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一家人欢天喜地给李新民报了名。也没有想到他居然考了乡试第一。

李新明走进考场,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他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他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进入殿试的资格,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少年梦。

在李新民隔壁的考棚里,端坐着一位英气少年。他来自槟城,是槟城原副城主陈戈的儿子。李从嘉从槟城回燕城之后,陈戈如今已升任槟城城主。此次儿子陈子墨参加乡试获得槟城第一的成绩,来燕城参加会试。为了避嫌,陈戈并没有将此信息告知伊洛或者李从嘉。出身行伍之家的陈子墨文武双全,尤擅兵法与战略,他对此次会试抱着必胜的信心。

陈子墨身着一袭淡雅的儒衫,显得格外沉稳而自信。他的眼神中不仅有着对胜利的渴望,更有着对学问纯粹的热爱。尽管出身显赫,但他深知,在这公平的考场上,唯有实力才能说话。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笔杆,心中已暗暗布局,准备在试卷上施展自己的兵法智慧与战略眼光。

陆展鹏出身于一个普通的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对经史子集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虽然此次参加会试是抱着必胜的心态而来,但他的表情淡然,眼神则显得更加内敛而专注。他深知自己并非出身名门,只能凭借着自己对知识的热爱与不懈的努力,能在此次会试中脱颖而出。

郭守恒的孙子郭宏远也参加了此次的会试。朝中不少大臣家的孩子都报名参加了此次的乡试,但很多人因为从小仗着世袭的缘故,并没有好好读书,虽然他们拥有很好的教育条件,但他们并不需要吃苦读书,因为祖辈的功名,自己只需要世袭即可,何必苦读书呢。所以,学子当中真正朝中大臣家的孩子并不多见。

整个考场的气氛凝重,只有特别的侍卫穿梭于各个考棚之间,分发试卷。当试卷分发完毕之后,又是一声清脆的罗鸣,一位负责考场的大臣高声喊道:“考生答题开始!”

学子们迅速调整状态,纷纷举起笔杆,投入到这场无声的较量之中。整个考场瞬间被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安静得连考生挥毫的声音组成沙沙声,宛如细雨轻拂过心田,回响在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在考场之外,伊洛长公主与李从嘉皇帝并肩而立,他们的目光穿越重重障碍,紧紧锁定在这片决定无数青年命运的地方。他们缓缓地巡视着,不时交换着眼神,仿佛在无声中传递着对年轻一代的期许与鼓励。心中那份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化作了默默为学子们加油鼓劲的力量,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会试为期三天,时间紧迫而珍贵。考试科目并不繁多。既有考察基础学识的经义、策论、诗词是必考基础科目,也有任由学子根据自身兴趣与专长选择的法学、医学和算学选考科目,学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考一门即可。

此次会试不仅是一场对知识的全面检验,更是一次对学子们综合素质与应变能力的深刻考察。在这三天里,每一位学子都必须全力以赴。但让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考场内却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