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白马之围(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袁绍手指轻轻划过地图,最终停在了白马县的位置上。这里,与他曾经担任县令的濮阳相邻,是他颇为熟悉的地域。
他回想起当年在濮阳的岁月,那时他初入官场,意气风发。他对这里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了如指掌,更在此地积累了一定的民意基础。他认为,从白马县发动攻势,无疑是一个稳妥且有力的选择。
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霸主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细节。
白马县虽与濮阳相邻,但周围却是黄河中游的濮水、济水、鸿沟、汴渠、浪汤渠等众多河网交织之地。这些河流如同天然的屏障,限制了军队的机动性,尤其对以骑兵为主的袁军来说,更是如此。
袁绍的战略计划迅速付诸实施。袁军浩浩荡荡地向白马县进发,初战顺利,很快占领了这片土地。然而,随着战线的深入,袁军逐渐陷入了河网之间的泥沼。
骑兵们在狭窄的河岸上难以施展,原本迅猛的冲锋变成了缓慢的推进。河水泛滥时,更是给后勤补给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袁军的优势逐渐被削弱,而对手却利用地形之便,频频发动反击。
袁绍站在河岸上,望着波涛汹涌的河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悔意。他深知,自己过于依赖对濮阳的了解,而忽视了整体战略的考量。这场战争,原本可以更加顺利,但现在却陷入了僵局。
夕阳西下,袁绍的身影在河岸上拉得长长的。他深知,必须尽快调整战略,否则袁军将在这片河网之间陷入更深的困境。而这场战争,也将成为他争霸路上的一次沉重教训。
沮授、郭图、淳于琼、颜良,这四位袁绍麾下的猛将,如同四股狂风,席卷向白马城。此时,曹操尚未从淮河流域返回,黄河前线的曹军兵力显得捉襟见肘。
而此时的许县,人心惶惶。曹操的未归,让这座城池失去了往日的宁静。百姓们议论纷纷,担心战火会蔓延至此。官吏们则忙于安抚民心,同时也在暗自担忧,不知曹军能否抵挡住袁军的猛烈攻势。
城墙上,守军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他们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目光紧紧盯着远方,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而远处的袁军,如同乌云压境,让这座城池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
曹操巧妙地布局,先后将刘备、陈策、袁术的旧部纳入麾下,每一支部队的加入都如同为他的大军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些收编的军队,虽然数字上或许有着“以一为十”的夸张成分,但即便如此,总人数也绝不少于万人。
除了这些新加入的部队,曹操还有自己嫡系部队的强大支持。
然而,与袁绍的庞大军队相比,曹操的兵力虽然不俗,但在装备和粮草方面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背后反映的正是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袁绍占据着富饶的河北之地,物资充沛,而曹操则相对窘迫。
徽提供的三千连弩以及众多铠甲,为曹操的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与袁绍在装备上的差距,使得曹军在战场上能够更具竞争力。
袁绍南征曹操的军队,其装备之豪华,堪称空前。放眼望去,这支军队犹如一片铁甲的海洋,其威武雄壮,令此前任何一支中国军队都难以望其项背。
“铠”,即为铁甲,这种防护装备在西汉以前的中国军队中极为罕见,大多数士兵仍以皮甲为主。然而,在袁绍的军队中,铁甲却成为了标配。这些铁甲坚固无比,仿佛为士兵们穿上了一层不可摧毁的护盾。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马铠,那是战马披上的铁甲。在中国军事史上,这样的装备从未出现过。袁绍,这位颇具远见的将军,成为了最先在军队中配备马铠的人。公元200年,他的军队中已有马铠300具。
此时,沮授、郭图、淳于琼、颜良等袁绍麾下将领已将白马城池围困两个多月,然而城池坚固,守军顽强,使得他们始终无法攻破,反而给曹军平添了不少士气。白马城下,袁军营帐连绵数里,旌旗蔽日,但无奈城池依旧巍然不动。
曹军虽然远来疲惫,面临与袁绍在界桥之战时类似的困境,部队只能分批投入战场,一线的兵力显得有限。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荀攸向曹操献上了一计:“我军兵力不如对方,必须诱使对方分散兵力。主公到延津时,可以摆出要渡河北上的态势,袁绍必定会派兵西进迎战。届时,主公便可率轻装精兵,迅速袭击白马,攻其不备,颜良可擒。”
曹操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微微点头,沉声道:“此计甚妙,就依计而行。”他转身面向众将,下令道:“传我命令,部队立即在延津一带集结,务必营造出即将渡河北上的假象,不得有误!”
消息如风般传到袁绍耳中,他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惊疑。为了防止曹军北上,他急忙召集文丑、刘备两位将领,沉声道:“曹贼意图北上,威胁我军后方,你们二人立即率兵西进,准备迎战,务必将曹军阻挡在延津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