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四川方言部分词汇考释:“鸡公叫”谓“雊”等,共10则(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醒世姻缘传》 第十八回: “(媒婆) 俱来与晁大舍提亲,也不管男女的八字合得来 合不来,也不管两家门第攀得及攀不及,也不论班辈差与不差。”

过去民间联姻论字辈行辈,表亲也可以结婚,但不能跨行辈,不然称谓就会乱套。比如表哥表妹年龄差不多可以结婚,但是表弟不能与年龄相差不大的下一辈(比如表姐的女儿)进行婚配。

7、板牙。

过去谓门牙为板牙。

《喻世明言》卷二十五: “其人生得面如噀血,目若朗星,雕嘴鱼腮,板牙无缝。”

清屈大均 《广东新语》 卷二十二 《鱼》: “河鲀以番禺茭塘所出者为美……与产他县大而板牙色白者异。”

8、拌嘴皮

争吵,争执。

《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四回: “两个正拌嘴,被小玉儿请的月娘来,把两个都喝开了。”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姑娘倒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爷拌嘴呢?”

四川方言谓“争吵,争执”为“拌嘴皮(子)”,如“我难得跟你两个拌嘴皮子,过后见真章嘛。”谓我不和你争吵,到时看结果。

9、菢鸡婆

孵小鸡的母鸡。俗作“抱鸡婆”。

明万全《万氏家藏育婴家秘》卷四: “用抱鸡婆草一束置儿簟下,勿令人知。”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下》: “当鸡抱子时,俗呼为抱鸡婆。”

“菢”和“抱”都不是本字,本字当作“孵”。古无清唇音,今“孚”字,古汉语多作bao音或pao音,如“孵”、“浮”、“捊”、“脬”,今四川方言中还基本都还遗存古音。

10、只怕。

四川方言中,不是害怕,而是表疑虑或推测。普通话谓“恐怕”。

唐·牟融《有感》诗: “有兴不愁诗韵险, 无聊只怕酒杯干。”施肩吾《惜花词》诗: “千树繁红绕碧泉,正宜尊酒对芳年。明朝欲饮还来此,只怕春风却在前。”

宋·佚名 《宣和遗事》元集《崇宁元年七月》: “朕此器久已就,只怕人言,故未曾 用。”

《朱子语类》卷七十二《易八》: “此两言说尽做宰相之道,只怕其所好者未必真贤,其所恶者未必真不肖耳。”

表疑虑或推测的“只怕”,四川方言还有多个同义词,如“啻cí怕”、“耽怕”等。广汉方言还说“há bá”,记音,不知本字写法,

例句:①“啻”这个方言词,只怕会写的人没几个。

②只怕你和我们一起去,才稳当哦!

例句中,广汉方言不仅说“只怕”,“啻cí怕”、“耽怕”、“há bá”,甚至包括普通话的“恐怕”都在说,属于说法较多而不统一的方言表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