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兰亭集序(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篇序文不仅以其书法艺术着称,其文辞也极为优美,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会稽山,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山脉,以其独特的方形轮廓矗立在浙江绍兴的大地之上。它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自古以来,会稽山以其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资源而闻名,山下的土壤中蕴藏着晶莹剔透的宝石,这些自然宝藏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神奇。
勺水,一条清澈的溪流,从会稽山的山麓潺潺流出,它不仅滋养了周围的土地,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稽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它曾是古代五镇之一,与五岳齐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无数历史名人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故事。大禹,这位治水英雄,曾在这里留下他治理洪水的传奇;勾践,越国的君主,在这里卧薪尝胆,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复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帝王,也曾巡游至此,留下了他的足迹;王羲之,这位书法大家,在这里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其书法艺术至今仍被世人传颂;葛洪,道教的着名炼丹家,在这里修炼,寻求长生不老的秘诀;王守之,这位文学巨匠,也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诗篇和散文。
会稽山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里的山川、溪流、古迹,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无论是大禹陵、兰亭、还是越王台,每一处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稽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今天的会稽山,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区,更是一个文化教育的基地,让后人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验到文化的韵味。无论是登山远眺,还是漫步于古迹之间,会稽山总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这座山,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等待着世人去翻阅、去探索、去感悟。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故事,与会稽山紧密相连,这段佳话至今仍被传颂。
东晋时期,会稽山不仅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也是文人墨客雅集的地方。王羲之当时担任会稽内史,对这片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了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包括谢安、孙绰等当时的名士,一同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这个日子恰逢传统的上巳节,人们有临水沐浴、祈福消灾的习俗。
在兰亭集会上,众人曲水流觞,即把酒杯放在溪水中,让其随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即兴赋诗,否则就要罚酒。这种风雅的游戏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热情,最终共得诗三十七首。王羲之在酒意微醺之际,挥毫泼墨,为这些诗作撰写了序文,即《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全文共324字,以行书书写,笔势流畅,结构巧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这篇序文中,王羲之不仅记述了集会的欢乐场景,更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生死轮回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其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等句,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兰亭集序》的真迹据说被唐太宗李世民所珍爱,他去世后真迹随之陪葬,因此现存的都是后人的临摹本。尽管如此,这些临摹本依然能够反映出王羲之书法的神韵,让后人领略到那份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故事,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会稽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书法爱好者和游客前往会稽山,探访兰亭,感受那份千年前文人雅集的风雅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