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忽必烈剑指临安城(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宋临近灭亡,这皇帝登基也是仓促随意,且越来越显衰颓之势。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四岁的宋恭宗即登基称帝。

宋度宗当年登基,都是史弥远弄权,将太子废除,将这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宋度宗扶上位,其行事已够草率。

结果又来了个弱智的宋度宗,如今宋恭宗年仅四岁就被扶上皇位,结局可想而知。

忽必烈率领的元军势如破竹,从东路进攻,直奔临安城进发。

朝堂之上,丞相贾似道、太后谢太后、全皇后等人,在临安城内焦急万分。

他们皆心想着元军攻打襄阳城,待襄阳城破之后,便会沿江而下,攻打临安。想着还有几日太平日子。

却万万没想到,元军在攻打襄阳城时,受到了擅自做主的李庭芝、汴京主的杨浩,以及以郭靖为首武林人士的联名抗击,致使元军屡屡受挫,三年有余竟毫无进展。

转而元军放弃进攻襄阳城,进行东路攻击,直逼临安城而来。这可如何是好?想着自己的好日子即将到头,贾似道在朝堂之上焦急万分,大臣们共同商议对策。

此时的朝堂,由于贾似道的独断专横,忠臣良将不是遭受迫害,就是被排挤离开。如李庭芝、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留下的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

众人见此情形,忙献计道:

“丞相,如今那文天祥在民间招兵买马已有数日,且他正镇守扬州,可以作为我临安城的先锋部队,速速派他领兵,前往应对元军,我等临安城,方可暂时平安。”

贾似道听后,与朝堂之上的谢太后对视一眼。

心里深知,文天祥虽在民间招募了一些兵马,但都不是大宋长期训练的正规军,况且数量仅有三万有余。

让这些军队去迎战忽必烈的元军,无疑是以卵击石。但没办法,当前除了文天祥可以调用,也没有其他合适人选。

贾似道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后,便同意了大臣的意见,派位于扬州的文天祥前去对抗元军。

当即拟旨,派人前往位于扬州的文天祥处。同时,为确保万一,贾似道也在临安城征兵买马,准备迎击元军。

他深知上次向忽必烈求和,已将朝廷的一些财物拱手相让,如今大宋朝库空虚,民间赋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

其实想再求和,也拿不出任何金银珠宝之类,长期以往,也不是办法。既然襄阳城能够抗击元军,顺利退敌。

那元军也不足为惧,自己所派的临安城守军,也可以一举击败元军。

文天祥此时在扬州,手下的三万多兵马,还是他变卖自己的家产,筹钱招募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