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少说话按领导意思做事(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这悠长而宁静的黄昏时分,夕阳如同熔金般倾泻在古朴的四合院内,给这方小天地披上了一层温柔的光辉。王启发、白天一与许绪武三人,围坐于院中那棵老槐树下,茶香袅袅间,他们的谈话正酣,如同这不绝如缕的晚风,带着几分深思与感慨。

就在这份和谐与热烈交织的氛围中,一个不经意的身影悄然融入了这幅画面,徐硕然,推着他那略显斑驳的自行车,远远的静静地站在一旁,仿佛是这匆匆时光中的一抹淡然。没有去打扰你们的聊天。

其实,徐硕然是刚下班回到四合院,看到大槐树下有不少人在聊天,才停下脚步的,看到了其中,白天一、王启发、许绪武三个人坐在一起正聊着……

“哎,我说老王,你最近怎么不经常去学校了?”

王启发叹了一口气,“老白、老许,其实你们是不了解现在的学校,小学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现在一些高中、大学生都停课了,去游行、串联等等,叫什么‘红卫兵’。”

“老王,你说的这个事情我们俩也知道,外面都可以看到这些现象。”

“其实呀,早在“大跃进”的时候,劳动教育经常化,就寓教育于学科之中,增设农业基础课和生产劳动课,重点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好多学校都开办有农场、工厂,因劳动过多,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老王,你说的这些,我们俩还真的不知道了。”

“不过,到了1963年,国家制订“中教50条”,确定每周上课5.5天,劳动半天,教学秩序趋于正常。现在’文革‘开始了,又有新的口号了,‘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强调学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搞开门办学,开展各种类型的学工、学农活动‘。”

徐硕然站在一边听着,他知道这个时期的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尽管那时读书没有考大学的概念,毕业后都要回到广阔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但学生所学知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都是一把好手,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为地方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就听王启发对白天一、许绪武两个人继续他的演说,“现在因为搞’文化大革命‘,所有的学校首当其冲,大学、中学大多都停课了……”(其实不久就从大字报、大批判、大串联到“全面夺权”和“斗、批、改”,大批教师挨斗、打、砸、抢成风,随着运动的发展学校形成势不两立的两派,派仗打得很凶,最后甚至发展到武斗。有大多数学生包括一些教师在内,后来厌倦了那种无休止的派仗,成为了逍遥派。)

就在王启发的话头刚刚说完,白天一一下子就看到了站在一边的徐硕然了,“哟,小徐,你这下班的时间倒是卡的得很嘛。”

白天一率先打破了这份宁静,他的声音里充满了亲切与随意,仿佛是在与自家孩子闲聊家常。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几分期待,似乎对这位年轻后辈有着不同寻常的看重。“你来得正好,我们几个老家伙刚才正讨论一些时事,有些个中细节,倒是让我们这些老骨头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你对现在的形势,可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徐硕然闻言,轻轻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无奈与超脱。他缓缓放停放自行车,转身面向这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语气平和而诚恳:“白叔,您这是太高看我了。我这人,向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自己事’的性子,对于政治的风云变幻,实在是没有什么深入的思考和见解。在我看来,那些宏大叙事虽能激荡人心,却也不及手边的一粥一饭来得实在。”

王启发闻言,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小徐啊,你这话倒是新鲜。不过,我们身处这个时代洪流之中,岂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说说吧,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徐硕然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在三位长辈的脸上逐一掠过,最终定格在那片被夕阳染红的天空上,仿佛是在寻找某种答案。“三位叔叔,若真要我说,我觉得咱们啊,还是得多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少去掺和那些个复杂纷扰的事情。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吃得饱、睡得香,才能有力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至于那些政治的风向,就让它们随风而去吧,我们只需保持一颗平常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便是。”

说到这里,他的话语中不禁多了几分沉重与忧虑。“如今这世道,言论自由不假,不过有时候一句无心之言,或许就能引来无妄之灾。我们这些人,还是少说话,多做事,紧跟领导的步伐,别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这场‘文化革命’,它自有其运行的轨迹,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学会适应。学生停课、大学停止招生、工厂停止招工……这些都是时代的烙印,我们无法回避,只能默默承受,耐心等待它的过去。”

言罢,徐硕然再次推起了他的自行车,车轮轻轻转动,发出细微而规律的声响,仿佛是在为这段话画上了一个句号。他没有再停留,也没有回头,只是默默地向着四合院的后院走去,背影在夕阳的拉长下,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

望着徐硕然渐行渐远的身影,王启发、白天一与许绪武三人陷入了沉思。他们彼此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似乎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情绪——那是一种对时代无奈的感慨,也是对年轻一代深沉的忧虑与期待。

夜幕悄然降临,四合院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和远处隐约的喧嚣声,提醒着人们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而在这场关于时代与个人的对话中,每个人都在心中种下了不同的种子,等待着未来的某一天,它们能够破土而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