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诸葛恪受诛(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诸葛亮开口问道:“先生,那个借兵十万也是出自三国演义吗?”
程羽摆摆手,说道:“这个倒不是,诸葛恪想要自己领兵,平定居于丹阳山上的山越人,他认为丹阳山势险峻,民风果敢刚劲,以前征兵不过是边缘的平民,没有深入腹地。他想去把那里的兵员全部调发出来,还说只要三年,就可征得四万士卒。
不过朝中官员都表示那里的百姓自制兵器,崇尚习武,出山就成为强盗,朝廷出兵征讨的时候就躲回山里不见踪影,根本无法管制,你这想法不可能成功的。就连他的父亲诸葛瑾都觉得不成,还说他这样会家族遭受灾祸的。
倒是诸葛恪很是自信,坚称必会成功。孙权也给他机会,任命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诸葛恪到任后,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给四郡所辖属县的长官发布命令,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对于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
并且调集各路将领,派兵据守险要峪口,修筑围困工事,不跟山越交兵。只是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间成熟的稻谷。山越人没粮可吃,因为饥饿被迫出山归降。
等到这些人归降后,就让他们接受教化,抛弃恶习,官府也不能随便怀疑拘禁。为了取得他们信任,诸葛恪还杀了违反‘不得拘禁山民’命令的臼阳县长胡伉。
这些人听说胡伉被杀经过,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大家出山,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大批山民扶老携幼,纷纷归降。三年之后,诸葛恪真是做到了收服山民十万余人,和预期的完全相同。他将其中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
诸葛亮点点头,这个侄子还是有本事的,便问道:“那他怎么会听信那种谎言呢?白白错过了一个好时机。”
程羽解释道:“那不就得不提东兴之战了。当时孙权病亡,魏国大将军司马师想趁着东吴政局不稳,攻打过去。当时司马师分兵三路,王昶进攻南郡,丘俭进攻武昌,胡遵、诸葛诞率七万大军攻打东兴。
诸葛恪得知消息,率领四万兵士,日夜兼程,救援东兴。并命丁奉与吕据、留赞、唐咨等作为前锋,攀山西进,不过山路狭窄,行动的十分缓慢。丁奉认为现在各部队行军太慢,如果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就难以与他们抗争了。于是他离开大部队的行军路线,独自统领手下人三千兵马前进。
当时正刮北风,丁奉军乘船两天就到达前线,占据了徐塘。那时漫天大雪,胡遵等人饮酒毫无戒备。丁奉见敌人先头部队人少,就对手下说:‘封侯赏爵的时候到了!’让士兵们都脱下铠甲,丢掉长矛大戟,只戴着头盔拿着刀和盾牌,裸身爬上了堤堰。魏兵看见他们不做防备,还取笑他们。
吴兵爬上去之后,立即击鼓呐喊,奋起砍杀魏军,攻破了魏军前部营寨。此时留赞、唐咨等部队也相继到达,魏军见状惊恐万状,四散奔逃,争相抢渡浮桥,因争着渡过浮桥,导致桥断,落水及互相践踏的死者能有数万人。魏将韩综、桓嘉先后溺水身亡。毋丘俭、王昶等知道了东兴兵败,也都烧营退回,留下大批军需物资,都被吴军缴获。这种战争的胜利,也让诸葛恪产生了轻敌之心。
就在第二年,诸葛恪就要出兵伐魏。大臣们都认为国力不支,军士疲惫,一致劝阻。但他不听,还写了了一篇文章来劝告众人,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不乘此时伐魏,将留下长远的遗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