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军功改籍贯(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奂于是向朝廷申请,用自己的军队更改家族的籍贯,将自己的籍贯由边郡敦煌郡渊泉县,迁到内地的弘农郡华阴县,得到了朝廷的特批。

其实张奂如此做,已经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考虑到家族的未来,这时的他已经过了六十岁。

在汉代,官员们告老还乡已经形成了一种颇为完善的制度。

所谓的告老还乡,就是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颐养天年,这是古代官僚体系中,一种提前退休的制度。

华夏古代官僚体系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两汉时期,发展于盛唐时期,完善于大宋。

在东汉,官吏们的告老还乡已经日趋成熟。

但是凉州偏远,而敦煌郡更是即使在凉州诸郡中,也是位于最西方的位置,已经与两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紧邻了。

而整个敦煌郡的汉人人口甚至不到三万人,一旦张奂辞官,返回家乡,哪怕他再是名满天下,在敦煌郡那种人烟稀少的地区,他的名声也很难帮到自己的家族。

为何“告老”就一定要“还乡”呢?官员们就不能就留在更为繁华的城市?

其实这是官僚体系形成之后,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由许多原因共同的结果。

其一,可以避免曾经担任高官的老臣们干政。

三公九卿退休之后,因为他们曾经担任高官,许多在朝官员都曾经是他们的下属。

受儒家思想影响,即使这样的老臣留在京城,依然会形成权力中心,甚至还干扰到当前的朝廷政局,不利于整个国家政治的发展。

当年以法家为主的秦国,哪怕吕不韦被罢免官职,赶出秦国的都城,返回封地,他仍然能在自己的封地影响到秦国的朝政。

那时的秦王嬴政不得不将吕不韦一家迁到偏远的蜀地。

以法治国的秦朝都能如此,何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朝。

其二,能帮助国家开源节流。

他们在京城中的府邸,能被朝廷收回再利用,避免朝廷出现官员府邸不够用,无限扩建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