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老化落后的玻纤拉丝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或许是时差和这段时间太累的缘故,加上宿醉未醒,莫铮一觉睡醒,已经是第二天下午……

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去车间里转了一圈,以他超越这个时代足足40年的材料技术,他只需要和一场技术座谈会,再到车间看一眼设备,和工人师傅们聊聊天,就大概能够判断出高氧硅玻璃纤维织物,什么时候能够量产!

仔细看完设备,莫铮心里又有点惴惴不安起来,他甚至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于乐观了?

无法精准控制温度的火焰池窑倒也情有可原,国家外汇紧张的恨不得一个大子掰成八瓣儿花,又怎么可能给玻纤厂配备进口大功率电熔窑呢?

让莫铮心凉了一大截的是纯手工操作的拉丝机,昨天走马观花参观时候,只是特意看了一眼漏板的浸润角设计。

现在仔细一看才发现,从漏板、喷雾到涂油,除了无法纯手工操作的卷绕之外,几乎全部依赖人工控制……

从拉丝机笨拙的外形,莫铮几乎可以断定,这又是一款早就该淘汰的苏制拉丝机。

机身下部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和传动轴跟丝杠联接,咔咔作响,发出很大的噪音。

拉丝机带有苏制特色的粗犷设计,让莫铮觉得拉丝工艺中出现的析晶断丝,可能不仅仅是材料杂质和温控的问题,

一台拉丝机上出来的玻璃丝,足足有上千根,每根的直径恐怕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依靠这种粗制滥造的半自动化卷丝装置,将上千根玻璃丝集束成玻璃纤维,只怕想不断丝都很难………

断丝之后,就需要工人用手工接线,效率可想而知!

莫铮陷入了沉思中。

按照历史进程,复合装甲必须在半年之内完成安装,这时候采购进口拉丝机和大功率电熔窑,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过硬的设备,单凭改善生产工艺,生产出合格的高氧硅玻璃纤维织物,难度可想而知。

“莫总,你怎么跑这儿发呆来了?我找你一大圈……”柴鸿步履匆匆的走了进来。

“柴组长,情况不太乐观啊!玻纤院的设备太落后了,你看这拉丝机,很难不断丝啊!”莫铮摇摇头苦笑道。

“余老派人过来接你了,咱们边走边聊。”柴鸿说道。

………………

宁州市第一招待所。

“余老,好久不见,您这气色看起来是越来越好啊!”要不说钱是怂人胆,看到余老这种级别的高层领导,莫铮居然一点也不紧张,还能谈笑自若的开玩笑。

“行了,你就别瞎吹捧了,岁月不饶人,这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可不比你们年轻人,听说你刚从西德参展回来,就被小柴拉来宁州解决技术难题?”余丘里摆摆手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