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六道忍具(7.6)(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昔日佛魔祸患之后,残存的金刚山众僧便起了争执,此次隔阂之深,分歧之大,导致佛门就此一分为二,一脉坚持古法修行,一脉彻底投身忍宗,化为忍僧。
这件事,对佛宗来说,终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随着忍者的崛起,加上佛门、神道、阴阳三教的衰落,再加上僧人的刻意遮掩,这些旧事渐渐成为不为人所知的秘闻。
分福和尚佛法修为已经到了一定层次,他也没有遮掩,而是落落大方道:“一部分人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有四句偈语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四句偈语是分福和尚用古语所说,一尾守鹤听得一头雾水,陆玄却听得面色大变。
禅宗六祖之争,慧能和神秀的两首偈语,可谓是佛门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公案之一了,怎么在这里也听到了。
分福和尚见状,暗暗点头,他只以为陆玄面色大变是因听懂了偈语中所蕴含的佛理之故。
这等隐秘的神文偈语,鲜有外传,都是各大僧人培养衣钵传人时才会讲出来。
这个小孩子骤然听闻大德高僧饱含佛理的偈语,有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面色巨变,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也是意料之外,毕竟不是任何一个小孩,在如此年纪,就能明白此偈语的意思。
分福和尚回忆自己听闻此偈语时茫然的表情,心下赞许:“这四句神文偈语,佛理深奥,禅意隽永,便是我钻研佛经三十多年,初次听闻,也只感到迷茫,不知其真谛。这位小友如此小小年纪,于神文之上就有如此深厚的造诣,已然难得,更可贵的是,看他震撼的神情,显然明白这些偈语的意思,真是良才美玉啊。”
一念及此,分福和尚心中立刻升起怜才之意,于是悉心教诲道:“这四句偈语是说,心本不生不灭,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人心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正所谓,世间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人只有放下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佛魔之所以走上邪道,就在于他勘不破自身欲望。”
“这一部分人,世人称之为佛心宗。与之相对,持相反意见的一群人,则坚信,人之初,性本恶,有有四句偈语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四句偈语是说,人心就像是明亮干净的镜子一样,由于众生本有的清净心为染污心所遮蔽,显示不出,因而不能觉悟成佛。故而应该时刻拂拭、排除染污心的作用、影响,也就是要制伏、泯灭一切情欲和世俗认识,以显示出清净心的光明、寂静,谓之曰<离念>。众生还应当观心,即直观内省,以观照、觉察清净心的存在,来实现心灵自觉,谓之曰<看净>。离念看净,除妄显净,克尽染心,显露净心,一字谓之曰<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