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汤鸿文回到工部进行封赏(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旁边的一位年轻俘虏也附和道:“是啊。魏国的宽容与善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今后我们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实际上,皇家政务处理处的王爷们对这些工匠们进行封赏,是基于工部所产钢铁对魏国的重要性。但是,陛下下达的命令其实并不完全属实,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楚凡在接过汤鸿文呈上的长剑后,一直在仔细地摆弄着。他通过与穆熙等女修炼玉女心法后,已经正式成为了一名武者。而汤鸿文呈上的长剑正好可以供他使用,这样一来他就成为了一名剑客。
因此,楚凡在叮嘱汤鸿文要扩大炼钢规模后,就没有再做更多的指示。毕竟,工部里的工匠楚凡并不熟悉,对于工部内部的封赏,那是工部和皇家政务处理处的事情,他们自会妥善安排。
但是汤鸿文却不能不说是陛下的指示,因为在当前的魏国是陛下掌控着的,一切政令都需要借陛下之名来发布以稳定人心。如果只是说工部内部的决策,那么工部的工匠们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当汤鸿文回到工部衙门时,有一件事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为什么在他宣布俘虏们每天都能吃到一餐肉食之后,乾国的俘虏明显地干活更加卖力,甚至比魏国的工匠还要拼命。然而匈奴人却变得略微有些懒散,似乎对肉食并不感兴趣。
这时汤鸿文身边的一个工部侍郎小声地询问道:“尚书大人,您是否有何烦心之事?”
汤鸿文叹了口气,低声回答:“乾国俘虏因肉食而感激,匈奴人却无动于衷,这种差异实在令人费解。”
这位工部侍郎假装沉思片刻,轻声说道:“或许是因为匈奴人的饮食习惯与我们不同。匈奴人以前生活在草原,以牛羊肉为主食,对肉食早已习以为常。而乾国的百姓素来难得温饱,所以对肉食格外珍惜。这都是风俗所致,非一日之变。大人不必过于忧心,只需对症下药,自能安抚人心。”
汤鸿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点头道:“你说得对风俗各异,确实需要因人而异。是我考虑不周那就每日下工过后给他们一人一口酒,以示慰藉。这样或许能激发匈奴人的干劲,也能让乾国俘虏更加安心。待人心稳定生产自然会蒸蒸日上。”
这位工部侍郎对汤鸿文恭敬地说:“大人英明,此策定能收效。”
其实这位工部侍郎在汤鸿文宣布每日一餐肉食时,就已经预料到这样的激励措施对匈奴人可能不会奏效。但当时汤鸿文是在宣布激励措施的高兴劲头上,自己如果出言打断,那无疑是在自找麻烦,不想在工部中继续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