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司马楚之(一)(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哈哈哈,贤弟一片忠心,我是知道了。”拓跋焘大乐,虽然对方并没有说出他想要的方略,但是,作为属下,可不能太高瞻远瞩了,那会喧宾夺主的,鲜卑不比南朝,没有什么大义名分的,谁强谁当老大,所以要是这位弟弟强大了,自己的王位就要遇到挑战了,还是笨一点的好。
“我们被动挨打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用老办法主动进攻,因粮于敌,所以我决定,太子监国,侍中高允坐镇洛阳,负责供应后勤工作,我亲自挂帅,统军十万攻打汝南,奚他观为先锋,领一万骑军紧逼陈郡,另外,拓跋崇,你带着拓跋仁为偏师,主攻山东路,许你为河北道山东道大总管,可调动当地全部人吗,南宫博宇和司马楚之全都归你调动。”
“遵旨!”几个人领命下去执行。
打仗这种事不是吃饭,就算是吃饭,炒菜也要等半小时,有时候人多还要等座位,所以虽然安排下去了,但是战争筹备可是要大费周章的,尤其是骑兵要吃草料,那准备起来就比较麻烦,所以林林总总的折腾了三个月,眼看都快入冬了才完事儿,当然,这消息早就传到刘宋了,刘义隆听说了也就没啥争议了,备战吧。
太子一系也发不出声音来了,人家打来你还不准备,那是要投降吗,太子代表的是江南世家的利益,不喜欢打仗,并不是要卖国求荣。
既然人家打过来了,自然要准备迎战,刘义隆命令武陵王刘骏统领大军五万,总督豫州济州等等诸州人马驰援汝南。然后命令衡阳王刘义季总督山东河北诸路人马,准备抵抗拓跋崇的扫荡。
就这样,刘义季前出到了兖州,同时委派青州刺史杨茁率领三万人准备迎战,然后,杨小瓜早就计划好了,现在有了机会,立刻老实不客气率军渡河,直扑乐陵县,要把自己的乐陵郡南北补齐。大战拉开序幕。
杨小瓜的动作并不是很快,似乎要留给对方做反应的时间,所以,等到他慢吞吞的来到黄河边上的时候,和司马楚之的大军就碰个正着。
司马楚之大军沿河列阵,很明显,这是要半渡而击了,司马楚之是晋朝的后代,因为刘宋创始人刘裕推翻了南晋,所以毫不犹豫的举家投降了鲜卑的奚斤,然后被北魏厚待,加官进爵已经做到了琅琊王的位置,比奚斤的儿子奚他观的公爵还要高,当然了,民族不同,爵位的含金量也不一样,他的王爵工资虽然高,但是不会有鲜卑本族人那么受信任,这也是理所应当的。那个年代没有汉奸这个说法,各部分势力之间互相投降也很常见,也就没人用大义名分要求司马家,这也是各大世家为什么改朝换代甚至民族纠纷的时候从来没有是非只有利益的根本原因,三观没建立起来。
司马家作为传统的世家,皇室后裔,自然不会投降刘宋,司马楚之带兵的风格也和鲜卑人不一样,和刘宋差不多,以步兵为主,骑兵弓弩兵为辅助,也有一部分水军,沿河游弋,与青州的水军相抗衡。此时的司马楚之已经六十岁了,苍髯鹤发,身体雄壮,颇有一丝名将的风采,当年,他投降鲜卑,带大军进攻金墉关,围困将近一年,最后击杀刘宋大将王康,可以说和刘宋之间有血海深仇,此番接战,虽然是同为汉族,但是绝对没有和平的可能,直接就是死掐。
司马家三兄弟,沿着阵前跃马扬威,不可一世,大有沈腾那句,“你过来呀”的气势。
杨小瓜立马在阵中,他不是先锋,没兴趣去前边出风头,用鞭子指着对面的老将问自己的身边人,“那个老将就是传说中的司马楚之么?”
有知道情况的文官回答,“不错,正是此老。”
“听说连高祖(刘裕)都很忌讳这个家伙?他很强大么?”杨小瓜又问。
“不错,此老甚为勇猛,刺史大人需要小心应付。”
“嗯,可惜了,自古美人如名将,不使人间见白头。此人已经看见白头了,所以此生无憾了,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杨小瓜盖棺定论。这时候的杨小瓜已经二十五岁,旭日东升的年纪,自然不会像十一二岁时候那么谦虚,言语中充满了霸气。
他开口吩咐道,“吩咐水军,给我用霹雳车集中轰击北岸的司马家中军,务必迫使他们的中军后退,南岸的所有霹雳车也全都拉上去,一定要给他们一点教训,叫他们知道什么是重火力。”
一声令下,南北朝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伪热兵器战斗方式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上千架大中小型投石车集中在南岸,那真的是万炮齐发,根本也不需要瞄准,就是地毯式轰炸,一顿不要命的猛砸,一般的投石车都是用石块或者石球进行投掷,无论是制作石块还是磨制圆球都是很费时间的,而杨小瓜则是另辟蹊径,他是学化学的,当然知道单纯硬度而言,陶瓷比起花岗岩来毫不逊色,甚至要强大很多,所以现代防弹衣都是陶瓷的,连小号穿甲弹都很难击穿硬质陶瓷,而这些东西的配方和炼制方案对于拥有现代化学知识的杨小瓜和拥有疯子化学家格格巫的杨小瓜来说,能算是问题吗,当然不算。炼制标准的陶瓷球而已,就是一堆陶土之类的玩意,俺们大山东啥没有呀,自然是不缺这些,要说瓷器那要特殊的高岭土,陶器,简直就是小儿科吗,正经开窑炼制,要不了几天就一大堆,可比制作石弹容易得多了,所以就这么一顿狠砸,连着砸了一个时辰,打得对岸的军阵尘土飞扬,飞沙蔽日,一开始还有惨叫和哭嚎之声,后来就啥都没有了,只有陶瓷球落地的轰隆声,司马家的士兵哪见过这种阵仗,根本不听军官的吆喝,转身就跑,在中军的司马楚之其实是有安排督战队的,但是没用,这样子你想靠杀人立威,那是门都没有,甚至还有士兵拔刀和督战队打了起来,然后督战队自己也跑了。在阵前跃马扬鞭的司马三兄弟也是见势不妙,转身就跑,那叫一个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