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一碗桂林米粉结成的同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某人见多识广,怎么能让你们这帮小屁孩看清了,当即打断道:“我如何不知?依我推断,一定是这样的:秦始皇南征了百越,又修通了灵渠,便‘微服下岭南’,游览桂林山水,一不小心呢,就‘迷路’了,在桂林老乡家留宿。老乡没啥招待客人,就做了米粉——秦始皇一吃呢,就‘赞不绝口’,并赐名‘桂林米粉’,你们看,我说得对也不对啊?”

陈成自得其乐,心说“朱元璋迷路”“乾隆迷路”的故事,我在各种小吃店看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全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我还以为这是后世商家批量生产的,原来在大唐就有人编秦始皇“迷路”的故事了吗?

众少年面面相觑:“这倒是闻所未闻——你听谁说的啊?”

“何况,天遥地远,秦始皇怎么可能到岭南来……”

“……”陈成干笑两声:“我说着玩呢。”

抖个机灵,没想到被弟弟们鄙视了。

众少年向他讲述从父辈那里听来的掌故说,当初秦始皇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桂林。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远离故土,征战南方,山高水深,粮食运不上来,人不可能空着肚子行军打仗,只有就地征粮,以解决食为天之大事。这些西北将士,天生就是吃“汤饼”长大的,只能将米演变成像“汤饼”差不多的形式才能让秦军将士接受。伙夫们根据西北饸面的工序“研制”,这便有了米做的“索条”,或者陈成说的“米粉”。

大米泡胀磨成米浆,滤干水后,揉成粉团。然后把粉团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阵,最后再用人力榨出粉条来,直接落到开水锅里煮熟就可以吃了。

陈成看着店里做米粉的样子,心想:这和长安做面条,哪里有相似的地方?

你们说我讲的“秦始皇迷路”胡说八道,我看你们也没好到哪里!

咳嗽一声道:“那个,秦军的军粮配的是粝米和稗米,不吃‘汤饼’好吧。”看书上说,战国时期的秦军中,因爵位等级高低不同,伙食标准都不一样。三级爵位的下级军官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还能去计较有没有拉丝面、刀削面、羊肉杂碎汤泡馍馍吃?

果然啊,中国人惯会以讹传讹,这时候的人也好不到哪去……

众少年:“……”遇到陈成这种总拆台的人心情终究是好不了的!本来就不赞成跟陈成握手言和、然后结盟的周小三瞪着他,叫道:“吃你的米粉吧!莫要再浪费精力在这上面了!”

郭小四也道:“就是!你可答应过我们了,请你吃了这碗索条,就要跟我们对付其他三派的弟子去……”

“OK,没问题!”眼看着热气腾腾的米粉端上来了,陈成也是摩拳擦掌,激动到不行!

天啦!时隔十几年!我终于又要品尝到白、嫩、爽、香,声色味俱全的桂林米粉了吗?

哪怕这玩意在后世并算不上什么特别的美味,可是只要能在千年之前尝到一丝丝与前世相似的味道,那陈成也要感激涕零,激动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