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张九龄与不梳头少女(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了这么多例子,不妨拿一道习题来练习一下: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人事反复那能知,谗言入耳须臾离。

嫁时罗衣羞更着,如今始悟君难托。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这是一首弃妇诗,妻为夫所弃,而妻仍表忠贞——看得出来是谁写的吗?

先不急着公布答案,而要回到陈成的这首诗上,他说自己这首“半月不梳头”的女孩诗写的是张九龄,因为张九龄同样继承了从屈原、曹植以来的这种创作习惯,爱使用“比兴的手法”啊!

我明明要说的是这件事,可我偏偏不说这件事,而要从别的事情入手,拐弯抹角地说我想说的事。

他用丹橘、兰花、桂花……等等来施展“比兴大法”的例子都说过,那“美人”呢?

事实上和张柬之一样,这个“张丞相”也不老实,代表作《感遇》的八、九、十3首诗,都是“伪装”一个美人写的。

单说第十首: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看到了吧?这首诗,无论是口气、内容,乃至女孩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都和陈成、窦明的诗作十分相似!

张九龄自己都愿意假扮女孩,为什么我说我诗里的“女孩”是张文献公,你们要不高兴呢?

大诗人们不是变态,反串都是有目的的。张柬之的女孩诗是传统,他们当地民歌都是这个路数;骆宾王是打抱不平;朱庆馀是想从张老师那里套一套考试情况;徐志摩林长民是写着好玩,而且他俩真的好骚。

但是屈原、张九龄加上没有公布答案的那位,则是另一个路数。

《离骚》前半部分塑造了一个弃妇形象,那是个禀性高洁的美人,本与“灵修”有约,但因美貌见嫉,被众女诋毁,从而被灵修疏远。屈原以此来写自己与怀王间的关系,以男女喻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