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上梁(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梁大吉——”

随着木匠最后一声高呼,纪满川和纪满庆骑跨在房梁上,接过木匠师傅手里的盘子,一边将里头的东西抛洒向房前屋后和人群中,一边满脸喜意的高声唱喝:

“前撒金,后撒银,左边栽起摇钱树,右边放的净宝瓶。摇钱树,净宝瓶,早落黄金夜落银。落的金子有斗大,落的银子无秤称。

一撒东方,添人进口;二撒南方,猪羊成群牛成群;三撒西方,吃不完来用不尽;四撒北方,前仓吃来后仓卖。五方五地,中央皇帝。安安稳坐,密封素净,素净密封。”

众人齐声喝彩,纷纷弯腰争抢着拾取这些抛洒下来的东西。

据传,谁抢到的这些吃食越多,谁沾的喜气就多,就会发财。当然,也预示主家财源旺盛、富贵有余、五谷丰登、宅出贵人等。

听说有的人家为了显示富足,还会在五谷里头混上铜板,那争抢的场面更是热闹。

纪永灵也抢到了一块“糖”。

在后世那种快节奏、讲求效率的时代生活惯了,如此庄重而充满仪式感的传统习俗在她看来,倒是尤为动人。

所以她也想沾沾喜气。

上梁”仪式结束,凑热闹的老人娃娃开始散去,但是招呼这段时日前来帮忙的村里人和工匠师傅的“上梁宴”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盖新房的地位等同于红白喜事,所以关系近的村里人都会来帮忙助兴,至亲亲朋好友也都是要到场的。

这种习俗如今有,千年后的后世也有。

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代又一代村里乡情的见证。当然后世一些喜事办酒席早就失去了原本的庆贺意义,对于他人而言,竟成了一种负担。

余良地兄弟俩前些日子早早从川里赶上来帮忙干活,昨日纪水草两口子也来了,纪满仓一家也从县里回来了。

今日纪永灵舅家、纪永周舅家天不亮就过来帮忙。

纪永周大舅两口子来时,做了几十张玉面(凉皮),上完梁就已经在案板上切好,和上了调料。

纪永灵大舅在锅上下床子面,她大妗子因为以前跟人跑过席面,所以带着贾蓉花、胡喜容和侯满芳几人负责张罗菜品。

天气热起来了,地里长出来的菜也多,所以今日的席面是“九品十三花”。

按规矩,入席后盖房的主家要给坐席的宾客斟酒三次,上大菜斟酒一次,上小菜斟酒一次,上凉菜斟酒一次。

家里这次省了一大笔买酒的开销,因为纪永灵大方地献出了几坛林生文先前送来的酒。

虽然整个酒席没有像财主家一般,上整鸡、整鱼,但是猪肉肉片又肥又厚,馍馍也管饱吃,床子面的臊子汤又香又旺。

吃的人个个都是赞不绝口。

这次的酒席对于村里人家来说,是花了大价钱的。家里人觉着,一辈子就盖一次房,热热闹闹地把酒席办好,一定要让所有来帮忙的人吃好喝好。

可惜纪永灵今日是主家的娃娃,主家人都是忙前忙后,没有机会坐席的。她要负责给杨氏等人打下手,纪永周几人也没闲着,他们要跟着纪永松、纪永桦等人端盘子上菜,还要端水递茶跑腿。

郑秀才因为被请来老纪家题字,所以今日学堂里休沐一日,郑喜定自然也跟着她爹过来热闹。

她这会儿正捂着肚子急地乱转,突然见纪永宁端着一摞碗过来,于是一把拉住他,问:“喂,纪永宁,你屋的茅子在阿达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