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天寒然后岁凋(四)(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能是怎么知道的?当然得是纸包不住火以及天不庇护恶人这之类模棱两可没有实际证据,但又恰好引人遐思的言语让人知道的了。
是非曲直如何,那是不必在乎的东西。
可内中一层泼天的好处在,自叫一些人改了口
“我自是亲自去那大觉寺查探过一番,因为那陆斌的身份,现在所谓查办案件,根本就是欺上瞒下,我等看不过这种行为,为天下黎明百姓计,亲眼见识了一番。”
“可敢留下名姓作证?”
有几人闭上了嘴巴,不肯言语。
可有那想赌上一把的,直接报了名字“有何不敢?我乃......”
那大声言语不似作伪,这让围观的读书人各自有了想法。
一些出身不高来自别处的人目露退缩之色,自己等人可还不是官。
而且就算是有朝一日得中进士,也不能这般随意诽谤君上。
因为不够资格,六品之下,除去言官,对君上言行大肆宣扬不满的言论,几乎等同自毁前程。
诋毁,在这个时代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可以论及死罪。
而对于君上,任何不利于他的言行,都可以被称呼作诋毁。
但更多士子目光中露出狂喜的神色,相比较那些理智的少部分人,他们就不一样了,他们看到的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这种扬名立万的机会,上天鲜少赐予给连官都不是的读书人们。
有些许机会,都被嗅觉灵敏的六科给事中,各个御史们捡走,向来不会给举子们留一丝机会。
他们丝毫不担心有诽谤君上的问题。
这些人大部分都有家世,见识极广,些许人家里甚至有从弘治朝开始做官的老人。
因为弘治皇帝以及正德皇帝这二人得到特殊性。
他们对于诋毁这个罪名的印象近乎于无。
因为弘治是圣明之君, 是在乎名声的君王,他喜欢百官指责他的过错。
而正德是顽劣之君,是不在乎名声的君王,他不在乎有人诋毁他的过错。
所以这给许多人一个错觉,君王不会管理诽谤,诋毁这种小事。
就如同君王不杀言官,不斩谏臣这个原理一样。
那么这便是一个获取名气,甚至更进一步,也许有机会成为留美名于青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