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凯旋而归,血债难消(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战后,秦军列阵整齐,旌旗飘扬在寒风中,犹如一片黑色的海洋。长平之地,已成了赵国的血土。天地之间,似乎连风都带着血腥的气息,肃杀的氛围令人窒息。

白起站在高处,俯视着那片战场,眼神如同一柄冷冽的剑,直插大地。他身披战甲,手握佩剑,神情庄严而冷峻。四十万赵军的性命,仿佛只是他手中一掷的石子,沉入了历史的深渊。秦军将士的欢呼声回荡在战场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仿佛这是一场辉煌的凯旋。

然而,张述的内心却愈发沉重。他站在白起的身后,眼中一片黯然。面前的秦军将士无不为胜利欢呼雀跃,可张述却在心中不断反问自己:这是胜利吗?这是正义吗?

长平之战,秦国大胜,四十万赵军或死或降。如此惨烈的屠杀,如何能被称为“光辉”?张述心中不断翻涌着那些倒下的身影,那些被逼到绝路的赵国士兵,那些在最后时刻依旧渴望活命的人们。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但他却无力改变什么。白起的决定,是基于战争的理性,是权衡了粮草、后勤、战术、士气等诸多因素的结果。对秦军而言,这是最为稳妥的选择,但对人性而言,却是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

军中渐渐安静下来,白起的声音如同寒风般冷硬:“此战秦国大胜,长平已入我手,赵国已无力再战!诸位,此等战功,足以永载史册!”

秦军的欢呼声再次震天动地,士卒们个个面露狂喜。白起的威名与决策,让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秦国的强大,长平大胜,将使赵国再无力反抗。

但张述的心却愈发沉重。他站在军帐前,看着秦军整装待发,准备凯旋而归。望着那些死去的赵国士兵,他心中不禁涌起了无尽的愧疚与痛苦。战争的胜利,竟是建立在如此血腥的屠杀之上,这让他内心难以释怀。

白起走到张述身旁,沉声道:“张述,此战已胜,赵国元气大伤。你心中可有何疑虑?”

张述抬眼看着白起,眉头微蹙,许久才缓缓开口:“将军,此战虽胜,但四十万性命,皆葬于长平。此等血债,秦国何以承受?”

白起目光如铁,毫无波动:“战者,生死胜负,不问仁义。四十万赵军之死,非我秦国一力为之,乃其君主昏庸,赵括无能。若非赵国挑衅,秦赵两国何至于此?此战的血债,赵国君臣应当自省,非我秦军之罪。”

张述默然不语。他深知白起所言并非毫无道理,但内心那股无法抑制的悲痛依旧如影随形。他感受到,在这场战争背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一切,个人的意志显得无比渺小。

归途的路上,张述时常陷入沉思。大军浩浩荡荡地返回咸阳,但他的心却仿佛仍被困在长平的血海中。秦军凯旋而归,战鼓声阵阵,但张述的眼前却不时浮现出那些被坑杀的赵国士卒的面孔。那种愧疚感像毒蛇一般,缠绕在他的心头,令他难以呼吸。

入夜,大军在营帐中休整,秦军士卒们欢庆着胜利的到来,彼此敬酒,畅谈战功。然而,张述独自一人走出营帐,站在营地外,仰望夜空。天空中群星璀璨,似乎在嘲弄人间的残酷与血腥。

“张述。”

身后传来白起的声音。张述回过头,只见白起缓步走来,他的身形依旧如山般巍峨,但眉宇间隐隐透出一丝疲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