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乱世用重典(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百姓们虽然不知道番薯是什么东西,但贴告示的军爷们说了。
这番薯是种新粮,虽比不上大白米那么稀罕人,但味道也很是不错,而且特别能饱肚子。
寻常年月,百姓填饱肚子尚且艰难,更何况这灾荒年月,外头的粮食更是天价。
别说他们没钱,就是有钱也没地儿买去。
因此,味道什么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能填饱肚子不被饿死就行。
于是众人不顾天气寒冷,纷纷赶往报名点报名,生怕去的晚了,人家收满了人就不要了。
老爷们不会做女红,但他们有力气,可以帮着去修城墙,照样儿有粮食进账。
每人每天2斤蕃薯半斤米,看似不多,却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哪怕是一家只有一个人出去干活,得了这些东西切碎了加水煮成粥,全家也能混个水饱,不至于饿死。
若是家里男劳力多的,那就更好了。
妇人们虽然做不了重体力活,但个个都是女红手艺人。
她们手粗,精细的绣活儿她们或许做不来,缝个衣服纳个鞋子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但有那手脚麻利儿的,一天纳一双鞋子那都不叫事儿。
夜一的办事速度很快,仅仅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把工坊那边给腾出来了,还找好了专门的管事。
工人也招募了不少,然后告诉她们,明儿一早来工坊上工。
与此同时,华国这边,晏宁也拉着他哥当苦力,兄妹俩一人一辆小货车,库库往家里拉布料棉花。
然后,李胤也挑在中午时分,工人们休息吃饭的时候,过来把最先到的一批的布料和棉花给拉走了。
于是,也就在白马城招工告示贴出来的当天。
用来做衣服鞋子的布料棉花等,就被大营的士兵们运抵了城中的李家大宅,也就是现在的制衣工坊。
没名儿,就叫制衣坊,连块牌子都没来得及挂。
大昭历,天宝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一大早,制衣坊的侧门便打开了。
成群的妇人们顶着寒风和纷纷扬扬的大雪,瑟缩着身体,鱼贯而入,进入专门的房间里开始干活。
尽管她们一个个瘦骨嶙峋,面色青灰。但,此刻,她们的眼睛里都燃烧着一种名为希望的光。
制衣工坊,正式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