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西北域草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人知道两大草原帝国究竟在想什么,
可大清帝国和大元帝国的异常,让大明帝国极为警惕。
所以,西征军在覆灭契丹帝国和大金帝国后,魏国公将两国的领地迅速移交给晋王和燕王镇守治理。
然后,西征军便迅速南下,横穿草原,与大元帝国边境曹国公率领的边军汇合。
一时间,大元帝国风云际会,大军云集。
大元帝国北方草原,西征军犹如泰山压顶般陈军草原,虎视眈眈的横亘北方。
大元帝国东方,早已磨刀霍霍的常遇春亲自坐镇大元帝国东方边境,蠢蠢欲动。帝国大军北伐、西征,打的酣畅淋漓,常遇春这个好战分子早就憋坏了。
若非朱杞严令,常遇春早就在大元帝国边境挑起战端了。
大元帝国周边虽然大军云集,但是朱杞现在并未计划与大元帝国大战。
大明帝国两年吞并四国,战绩虽然辉煌,可北域和西北域草原还要稳定统治。
所以,朱杞给徐达和常遇春的将令是避免大战,进行大批量,小规模的突击战。
西夏帝国、契丹帝国、大金帝国以及大宋帝国。四国遗留的军事力量,和不服从大明帝国统治的势力并不少。
大明帝国虽然不吝啬杀戮,但是为了长治久安的统治新领地,朱杞并不愿意毫无意义的杀戮。于是,这些军事力量就被大明帝国整编,为帝国的开疆拓土出力。
实际上这个方法效果极好。
比如说大宋疆域内原本的军事力量,在经过西征草原三国后,无数立下战功的厢军、禁军、边军、匪军士兵,成为大明帝国最忠实的拥护者。现在,北域许多最基层的管理者就来源自这些立下战功的士兵。
这种方法既能增强大明军力,又能改造新领地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大明帝国上下对这条政策极为的赞同。
这条政策唯一的缺点就是因为整编旧军,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可这点钱粮在拥有半个中土,半个西方草原的大明帝国眼中根本算不得什么。
朱杞让徐达和常遇春保持对大元帝国高频次的攻伐,就是在消耗四国的旧军。
大明帝国对旧军的态度,从大宋士兵的结果上就一目了然。虽然大明帝国的意图昭然若揭,但四国的旧军并不反感,甚至是极为认同和向往。
大明帝国的政治清明,普通百姓上升的通道极为的顺畅。可四国不同,就拿这些旧军来说,他们想要以普通的士卒身份获得晋升奖赏是十分困难的。哪怕他们立下大功,功劳也会被上司瓜分,好处根本不可能落到他们手中。
大明帝国则是不同,大明军中的战功写的清清楚楚,士卒若是立下战功,随军文书和五军都督府会多次复核,若是士卒对军功有疑问,军功的审定会马上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