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姬胡面面观(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夷王姬燮,是周朝第九任周王,在位八年。姬燮去世后,其儿子姬胡继位。姬胡出生的那一年,天空竟然降下了冰雹。很多马、牛、羊、鸡、鸭等六畜、家禽被冻死,汉水也结冰了。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如果是君王呢?君王如果爱财,他会怎么办?如果君王亲力亲为,为了国家和百姓发展生产,这样产生和积累的财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但姬胡不一样,他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就是哪个大臣能给他聚敛钱财,他就赋予哪个大臣重任。被姬胡重用的大臣有两个,一个是荣夷公,一个是虢公长父,两个人被姬胡任用为卿士。
荣夷公是荣国国君,他是荣伯的后裔。荣国在今陕西省西部一带,荣伯是与周武王姬发同辈的周朝贵族,身份是很高的。虢公长父,则是虢国国君。虢国是周朝建立后,姬发封给两个叔叔,即周文王姬昌两个弟弟的。历史上的虢国有好几个,地点也不尽相同。因为如此近的血缘关系,历任虢国国君都是周朝的重臣。
虽然这两个封国,在血缘关系上与周王室较近。不过历任周王,都是任用周公、召公为卿士。卿士,是周王朝最具实权的重臣。第一任周公是周公旦,第一任召公是召公奭。
姬胡反其道而行之,他为了聚敛钱财,任用荣夷公为卿士;为了加强军事实力,他任用虢公长父为另一个卿士。而把当时的周公、召公,即周定公、召穆公冷落在一边,甚至弃之不用。
后来的事实证明,姬胡这么做,其实是一种尝试或改革。他不重用以周定公、召穆公为代表的王族,而启用荣夷公和虢公长父,既有发展经济、充实国库的想法,也有富国强兵的想法。
连续几任周王,因为连年作战,国库早已经入不敷出。于是荣夷公灵机一动,把所有周王朝境内的山林、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统统收归国有。凡是使用这些资源,都要交钱、纳税。
而这些资源中的不小比例,一百多年来就在王族和大权在握的贵族、王亲国戚手里。这样的做法,自然影响了这些人的利益。
在这些贵族、王族看来,这些资源是祖上传下来的。权力、权势和地位,也是从上辈继承来的。王族、贵族及其子弟,才是周王室和国家的栋梁之材。实行资源“专利”,让贵族、王族损失巨大;重要的卿士之职让诸侯国国君来做,不符合祖训和规制。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姬胡在荣夷公的协助下,把每年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收获,当做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视为稼穑。这些办法,有力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使周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历任周王,都希望改变被戎狄、蛮夷环伺的局面。但因各方面因素的掣肘,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姬胡也有改变被动、挨打局面的想法,所以才重用虢公长父为卿士,招兵买马、训练士卒。
这些都需要钱,发展军力的钱从哪里来?一方面靠荣夷公实行的“专利”,从占有动植物资源的王族、贵族手里取得;另一方面,对那些有希望加官进爵的贵族、商贾,干脆卖官鬻爵。
那些不能世袭爵位的王族、贵族,当然会激烈反对这些做法。王族、贵族成员的各种怨言,纷至沓来。很快,一些姬胡不愿意听到甚至反感的言语,就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到了姬胡的耳朵里。
这些言语,不但对“专利”说三道四,甚至还有诽谤、攻击姬胡的言行。姬胡忍无可忍,想了多种多样的办法应对。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从卫国找来了巫师,让这些巫师监督王族、贵族和百姓的一言一行。如果发现有人议论朝政,必将会受到严厉制裁。
乱世用重典,历朝历代皆如此。当然朝中一些大臣,也有直接向姬胡劝谏的。例如大臣芮良夫,就担心这样下去,恐怕会威胁到周王室的地位,以及统治的稳定。天地万物是大自然赐予的,朝廷都把持起来,让很多人的生活受到影响,甚至难以为继。
在周王朝“专利”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在被卫国巫师监督一言一行的情况下,很多人心有余悸。与姬胡有关的两个成语诞生了,这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还有,道路以目。
其实说到底,姬胡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法律等措施,在今天看来可能是一场姬胡的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触动了以王族、贵族为核心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怨言甚至反抗,难以避免。
姬胡继位前几年,因为周王朝积贫积弱,还没有与周边戎狄、蛮夷对抗并取胜的把握,所以尽量不去挑起战端。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姬胡继位第三年,逐渐恢复元气的淮夷,竟然把触角伸到了洛邑附近。这让姬胡大为恼怒,立即派遣虢公长父攻打淮夷。
由于准备不足,这次攻打淮夷,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虽然没有取胜,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淮夷退了回去,使洛邑一带避免了淮夷的侵害。姬胡痛定思痛,更坚定了加强军力的想法。
虽然此战没有取得胜利,但却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早已经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为了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楚国国君熊渠不仅擅自称王,还分封了三个儿子为王。
虢公长父率领的周军,让熊渠见识到了什么是泱泱大国。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轻易和中原王朝争夺部落、方国,甚至想取而代之,无异于异想天开。为了打消周王朝的顾虑,熊渠竟然取消了自己的楚王称号。三个儿子的封王,当然也在取消之列。
两千多年来,因姬胡在当时采取的治国策略,让后世史学家抓住了把柄。和夏桀、殷纣王、杨广一样,都被冠以暴君之名。
评价一个帝王,确实应该尽量客观一些,全面一些,理性一些。只有这样,后世的人们,才能看到一个个帝王的完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