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建造星门(三)(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签署了《安东塔斯城条约》之后各方势力也只能限制自己家的超主力舰舰队规模了。其实吧,超主力舰这种大宝贝,你就是不限制,一些实力不强的开拓者也造不了多少,护卫舰以天为单位来计算生产时间,驱逐舰以星期为单位来计算生产时间,巡洋舰就要以月为单位来计算生产时间了,而那些超主力舰动辄都是按年为单位来计算生产时间的。生产出来之后就是一系列的测试了,等各系统测试通过之后舰船才能正式服役,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驾驶的舰船是一艘随时都会漏气的舰船不是?

开拓者们拥有了各大公司的舰船蓝图授权之后肯定是不需要计算设计阶段的,剩下的也就是各个部件的生产制造、各系统集成调试、舰船舾装、一系列的实验等复杂的步骤之后,从生产线上下来的舰船才可以正式投入服役。这些时间是无论如何也省不了的,拉格朗日银河可是没有人工智能的,信息化技术虽然先进,让舰船只需要少量船员就可以开起来,但是这终究还是要人亲自去操控的。

以蜂巢守卫者重型导弹艇为例:蜂巢守卫者长130米,一共需要20名船员,实际占用指挥值:1。也就是说1指挥值就可以看做20名船员。

以FG-300为例,这艘船占用指挥值为3,也就是说250米的FG-300实际需要的船员数量就高达60人,并不是只需要3个船员就可以开动这艘舰船。

一艘舰船上自然不可能让所有船员24小时在岗执勤,开船的毕竟是人不是生产队的驴,也就是说,一艘FG-300正常情况下只需要有20名船员就可以满足基本的航行和作战需求了,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剩下那40人才会被拉出来干活。

一个开拓者基地满级之后的1300指挥值,换算成相应作战舰队人口也不过人左右,这么多人负责作战,那给他们提供各种后勤保障的服务人员自然也少不了。以10个后勤人员养活一个作战人员来计算,人的大舰队后勤人员可能得多达26万人。而负责采集资源的工业舰队,总人数也不过8000人。

为了养活这么多人,自然要有足够的居住区来让他们工作、生活、学习了,这也就是居住区和高级居住区这两个长期以来都没啥卵用的玩意被设计出来的根本原因了。而这俩建筑长期无用的原因也是因为长期以来那电子币本身就没啥鸟用,电子货币没啥鸟用了,负责产出它们的生产建筑自然也就成废物了。

在星际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人了,基地缺人了,那就让身为整个基地的指挥官、亲爱的开拓者自己去最近的空间站招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肯砸钱,总会有敢打敢拼的人加入指挥官的基地的。

这近30万人自然不可能是一直都是醒着的,先不说开拓者刚进入新星系的时候基地本身就提供不了多少工作岗位,就是这还尚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它也没法满足这么多人的需要啊。

因此在初期,绝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是躺在冷冻休眠舱里等待被重新唤醒的。

之后随着基地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这些人才会被逐渐唤醒然后再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

新伊甸的克隆人技术虽然争议很大,但是却也可以大大减少一个开拓者基地所需要的人员数量。1300的作战舰船指挥值,在作战之中损失的可不仅仅只是由金属、晶体矿、重氢生产的舰船,同时还有可以熟练驾驶舰船作战的人员。

装备没了还可以再生产,人没了那就是真没了,一个舰船上的作战人员从出生到可以驾驶舰船,至少也要20年的时间,一个船员的价值几乎和与他体重相同的黄金差不多,开拓者基地里自然不可能都是这种精英。

拉格朗日银河里所有开拓者麾下所需要的作战人员加起来怕不是能把赫尔曼大学直接掏空。

新伊甸公国公开的克隆人技术可以让这些作战人员的本体待在安全的基地里,然后用克隆体外出驾驶舰船作战,这自然是让那些损失不起作战人员的开拓者非常高兴了,每一个作战人员那可都是他们的宝贝疙瘩,可不能让这些宝贝疙瘩就这么白白把自己的热血抛洒在漆黑寒冷的虚空之中。

大部分作战人员就更高兴了,能用克隆体代替自己去死那谁还自己去死啊?都是一个月就赚那点电子货币的苦命打工仔,谁乐意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在私掠者或者其他开拓者的舰船炮火下啊。

至于伦理问题,伦理问题再怎么重要还能有自己的身家性命重要?大多数人的人生也就短短一百五十年,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新伊甸公国的曲速-4型曲率引擎那100倍光速的强悍性能和人体克隆一起彻底改变了星际战争中的游戏规则。

就算限制了超主力舰的数量,一些联盟指挥官也可以调动整个联盟的超主力舰凭借机动性优势快速抵达敌人占领的城市或者敌人的基地,而不是和以前那样只能慢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