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曾老师的苦口婆心(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乐没心思去看这帮学生如何“反抗暴政”,对着系领导拍桌子砸板凳,声讨不公。出了办公楼,骑车换车,一路开到望京。
来得少,于李乐这种吃货来说,这里最出名的就是“望京小腰”。
看了看时间,车子一拐,进了眼下刚刚开始“欣欣向荣”的798。
这里在今后,被国内无数城市模仿,学习,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残破的工厂厂房改造,搞个369,9527,7788的名字,变成所谓的艺术街区,轻描重彩满涂鸦,竖扫横堆乱眼花。可到最后,要么惨淡收场,要么推倒重来,几栋红砖钢架水泥地的厂房,哪里有堆叠起来的百平大宅收益来的高。
哪怕是这里,始于艺术,最终还是被商业繁华淹没艺术气息,成了小资和时尚青年,小商小贩的地盘。
李乐开着车,穿过这个尚未彻底去工业化,依然有厂房里还有机器设备在运转,高耸的烟囱冒着黑烟,光头或长发的“艺术家”与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一道进进出出的地方。
挂着“工作室”或者“艺术画廊”牌牌的房屋中间,同样挂着“烟酒饮料大桶矿泉水大卷卫生纸”,“三元盒饭两元炒饼炒面免费稀饭”牌子的小卖部和饭馆儿,让人们晓得“艺术家”,也得人间烟火,吃喝拉撒。
就像宁小乐说过的,无论宋庄、圆明园还是东村、798,有个共同的贯彻始终的前提就是,艺术家们大多是穷人。
穷艺术家们总是想找到一些又便宜,气质上又有点不大一样的地方,来搞他们的创作,而且一般都还喜欢扎堆。改开了,一定程度上允许艺术自由创作了。于是乎想搞艺术的人都发现,只有扎到类似于燕京沪海这样的大城市,作品才有可能被人认同。
大城市房租交不起,就在城乡结合部找地方。多少成名的画家雕塑家摄影家音乐家、都是当年圆明园拖欠房租,让房东撵的半夜不敢开灯出声的房客。
但“艺术家”扎堆儿,对于任何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个麻烦事。举止怪异,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猎奇的、文艺的、还有就是想要探讨文化思想的,这种款式的人们多了之后,先靠涨房租,让这帮穷鬼滚蛋,然后再有些人被当做盲流给遣返。
可也有“远识之士”从大大的商机当中看到了最重要的一块就是炒房子,玩商业概念,于是“艺术家”们又成了卖猫的碗。类似798这种,最终就是最穷的艺术家只好走了,然后是次穷的,再然后没那么穷的,只有极富裕的一小撮,才有资格继续留下。
但这并不妨碍798的热闹,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只是需要一个看着新鲜,自拍照片,买些个小东西,好显得自己有点品味。艺术,有多少人会想认真琢磨这玩意儿。
出了798,李乐晃悠到央美。今天最重要的事,接曾女士、猫女士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