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陶宽对陶宽妈的话还是很听的,在陶宽看来,在陶家只有陶宽妈对自己好,只要是陶宽妈说的话,陶宽都会去想,去做,而以前的顽皮只不过是没有上学以前的事,从上学以来,陶宽懂事了很多,也算是孺子可教也。陶宽做好了作业,估计夜也很深了,陶宽不想太多,洗一把脸就直奔床上去睡。也许是太晚了,也许是陶宽妈对着陶宽透了个底,陶宽很快就睡着了。
转眼间,陶宽升到了五年级,之前的所有知识的积累到了这个时候都得用出来。来教陶宽的是语文老师姓秦,矮矮胖胖,颇有富态。也算是老三届的学生,是整个公社里为数不多的几个上过高小的女老师。那时候的高小也就是银井湾隔壁村庄去读书的学校。隔壁村庄的孩子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请不起书童,而是由自己的父亲挑着木箱和书送到那个学校,同学问起挑书箱是什么人,也就是今后陶宽爷爷所讲的那样,只是轻描淡写得说是家里的下人。在那个封建意识很重的时代里,也算是大逆不道的,但其父并未争辩。到了后来秦老师也去上了这个学校,却已是变成了县城的高小。彼时的学堂和现在的高小有些云泥之别,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更是思想的开放,有了女同学,虽然只是几个女同学,也可算是开天辟地的事,至少是这个县里的大事。秦老师上了二年半,因为历史的原因停课了。按现在的说法,只能算是肄业,秦老师不至于沦落到在学校做带课老师,而让秦老师经常提起她的同学,到哪里去了都不曾知道。那时候学校的饭是大锅饭,整个学校就是一大桶饭,秦老师的同学很瘦小,根本不是那些彪形大汉的对手,压根就挤不到大饭甑边上去,小女孩很是着急,盛不到饭意味着就得饿,而自己却没有能力去抢,于是发个牢骚:而后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了,秦老师每每有个不愉快,心里就想想自己的同学,也许会好很多。陶宽刚进五年级的时候,秦老师也是刚从其他的学校调到了完小里来,而且是带着家眷来的,不仅还有个女儿,也还有个刚会到处去跑的儿子。而让陶宽想不到的却是教自己数学的也是秦老师的爱人——黄老师。黄老师人要高大很多,且瘦,据说还是飞行员,也就有人开玩笑问黄老师:你开飞机到过自己的家里吗,是不是看到自己的母亲在炒菜。说笑归说笑,他们压根都不知道飞机是怎么开的,更不可能飞得那么的低,更不可能知道完小对面最高的山峰是航空坐标。陶宽也只是在工作了才看到这样的信息,现在想起来也不然哑然失笑。陶磊却因爱陶宽早二届而升到初中去了。剩下陶宽一个人还在完小读。没有了陶磊的照顾,陶宽也过得很好,大家都和陶宽做了同学加朋友。陶宽自己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交往能力,有了陶宽妈的关怀和陶磊的管制,陶宽也从那个琐事都说的孩子慢慢变成了懂得什么事要说,什么事不要去说,什么事能忍住就尽量得不要去说。不仅仅是个子长高了,人也变得理智了很多。而最主要的改变,因整个脸型的骨头长成了,而那种标志性的宽嘴变得要柔和很多,不再是占据着大半张脸了,可以说帅了很多,但却掩盖不了陶宽爹的篾匠活的下坡趋势。即使是这样的陶宽爹还是能够养活陶家人。陶宽爷爷也进入了真正的老年,生产队里也不再让陶宽爷爷去挣工分了,只是在家里种菜,柴火也不用陶宽爷爷去砍了,陶磊和陶宽不仅能应付到家里的柴火,还能帮着陶宽妈做很多的家务。而这段时间是陶家比较难过的日子,没有了陶宽爷爷去挣工分,想要从生产队领回口粮,陶宽爹就得掏现金去支付以前陶宽爷爷所能挣到的工分。以前陶宽爷爷能挣工分,除了领口粮的扣去,还有些多,现在完全需要陶宽爹掏钱去抵工分,这一来二去就差了一大截,陶宽爹只能是增加自己的工钱,这样能抵消一部分,但还是要亏损一部分的收入。幸好陶家有着这些年来的老底,不至于吃都困难。这些都不是陶宽和陶磊所能管到的,陶家的兄弟俩只是认真得学习,上学之余帮忖着陶宽妈做着事情,以替补陶宽爷爷因不能做事的空缺。也正是这样的相互扶持,陶家依旧是在银井湾里过得比较好的人家,继续着过去曾有那种兴盛的局面。五年级开学以后,秦老师就比其他学校的老师做得更为进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陶宽开始了晚上在学校里晚自习的生活。因为陶宽长大了,走路的速度和步子也基本接近了成年人,陶宽不需要在学校里打饭吃了,而是走着回家吃饭,一天三四趟得走,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减少了陶家的开支,毕竟要比到学校去打饭吃,节省了很多,因为每次的带菜,都要花费比较好的食材,一则怕容易坏,二则是要体现陶家的生活水平,现在不用带菜,也就节省了这一部分的开支。浪费只是陶宽的时间,但这个时间完全可以由陶宽自己去调节支配,只要稍微走得快些,还是可以挽回来的。陶宽也就从原来只是陶磊的上学的陪读,和生活的跟屁虫变成了独立的半大孩子和真正的学生,更重要变成了一个帅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