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恢复(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复国的曙光虽已初现,但前行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萧逸与李灵沅深知,百废待兴之际,重重困难犹如连绵不绝的山峦横亘在眼前,亟待他们携手跨越。

首当其冲的便是财政困境。连年的战火让国库几近空虚,虽取得胜利,然而战争的消耗使国家的经济陷入了极度的疲软。宫殿与基础设施的重建、军队的安置与补给、民生的恢复与发展,无一不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萧逸望着那堆积如山的账目和寥寥无几的库银,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李灵沅同样忧心忡忡,她与朝中大臣们商议,试图从传统的赋税途径中寻找解决之策。然而,历经战乱的百姓早已一贫如洗,加征赋税无疑是杀鸡取卵,只会让本就艰难的民生更加雪上加霜。

萧逸思索良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灵沅,我们可借鉴现代的经济模式,发行国债。鼓励富商巨贾、贵族乡绅认购,许以一定的利息回报。同时,成立专门的财政监管机构,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与国债的如期兑付。”

李灵沅眼睛一亮,但又有些疑虑:“此计虽妙,然如何取信于民,让他们愿意认购国债?”

萧逸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们可举办一场盛大的国债发行仪式,邀请各界人士参与。由你亲自出面,阐述国债的用途与国家的发展规划,展示我们复国的决心与信心。再者,我们可以将一些国有资产,如矿山、盐田等的开采经营权作为抵押,增强国债的可信度。”

在他们的精心筹备下,国债发行仪式盛大举行。李灵沅身着华丽的朝服,仪态端庄地站在高台之上,声情并茂地向众人讲述着国家的现状与未来的蓝图:“诸位贤达,如今家国初定,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我与萧逸君日夜忧思,唯念能重振山河,让百姓安居乐业。此次发行国债,旨在筹集资金,重建家园,发展经济。所筹之资,皆将用于修复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堂等利民之举。国家以矿山、盐田为质,必不负诸君之信任,待国力恢复,定当厚报。”

台下众人被李灵沅的言辞所打动,再加上萧逸在一旁详细解释国债的收益与风险保障机制,富商们开始纷纷认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商人站出来说道:“陛下与萧公子一心为国,吾等亦当尽绵薄之力。愿认购国债五百两,助国家度过难关。”在他的带动下,众人纷纷响应,国债发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劳动力严重短缺。战争让无数青壮劳力丧生,剩余的百姓大多为老弱妇孺,难以承担繁重的建设任务。萧逸提出招募周边国家的流民补充劳动力,但这一举措引发了朝中大臣的争议。

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进谏:“陛下,此等流民身份不明,若心怀不轨,恐生内乱。且我国自顾不暇,如何安置他们?”

萧逸耐心解释道:“大人之忧不无道理,但我们可制定严格的审查制度,只招募那些无不良记录、身强力壮且有一技之长的流民。至于安置,可将他们集中安置在特定区域,统一管理,给予合理的报酬与生活保障。待工程结束后,若他们愿意,可授予户籍,使其成为我国子民。”

李灵沅点头表示赞同:“如今复国大业,需广纳贤才,不拘一格。这些流民若能妥善利用,不仅能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亦可为国家增添新的活力。”

于是,招募流民的告示张贴到了周边各国。许多在战乱中失去家园的流民听闻后,纷纷前来报名。萧逸亲自参与审查,挑选出合适的人选,组织他们投入到宫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在建设过程中,萧逸又引入了现代的工程管理理念与技术。他绘制详细的工程图纸,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与流程,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注重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检验,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坚固耐用。

然而,文化教育的复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长期的战乱让许多珍贵的典籍文献毁于一旦,夫子学者们四处流散,教育传承几近断绝。李灵沅心急如焚,她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幸存的典籍与学者,给予丰厚的赏赐与尊崇的地位,鼓励他们出山任教。

萧逸则利用自己在现代所学的知识,组织编写新的教材。他将现代的科学知识、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等内容进行整理改编,使其适应古代的社会环境与认知水平。例如,将简单的数学运算、天文地理常识、医学卫生知识等融入教材,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学子。

为了提高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萧逸与李灵沅还亲自到各地学堂讲学。他们的到来让学子们备受鼓舞,家长们也纷纷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主动送孩子入学。一时间,各地学堂书声琅琅,文化教育逐渐呈现出复苏的态势。

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战争的破坏,大量农田荒芜,水利设施毁坏,农具牲畜短缺,农民们面对土地,有心无力。萧逸与李灵沅深入田间地头,考察实际情况。萧逸根据现代的农业知识,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