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燃眉之急(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入荆州,陈明不自觉地便谨慎了许多,他先是扔了头上所戴的斗笠,然后又换了副当地人的装扮。
虽说越往南,气温越高,可现在仍是仲春,天气只能说是温暖,根本谈不上炎热,戴个斗笠反倒有些奇怪了。
一路往南,用了三日,先过宜昌,再至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
这里生活着两个少数民族——土家族和苗族。
从一位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土家族以古代巴人的两支——廪[lǐn]君蛮和板楯蛮为主源,融合当地土着和当地的汉人、濮[pú]人、楚人、乌蛮等族群共同构成。
周王朝时期,土家族地区就开始了行政建置,巴被封为子国。
秦灭巴,统一六国后,在巴人住地设巴郡、南郡和黔中郡。
唐宋时期,朝廷对土家族地区实行任用当地首领进行管理的统治政策,史称羁縻[mí]政策。
前元在土家族地区建立土司制度,设立了数十个土司。
而今,虞廷在在元代土司设置的基础上,对土司的建置、职官品位、承袭、废置、升降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使土司制度趋于完备,同时,为加强对土司的控制,在各级土司机构中派遣流官,对土司进行监督。
土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分为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潭溪乡的土家族操南部方言外,其余土家族均操北部方言。
绝大多数土家人都通用汉语,部分人兼通苗语,只有酉水流域永顺、龙山、来凤等县的部分土家人会说土家话。
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文,用汉字表义。
苗族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传说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荆蛮”是苗族不同时期的先民,蚩尤为苗族所尊奉的始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苗族主要聚居在湘西、黔东这个称作“五溪”的地区,史书称“武陵蛮”“五溪蛮"。
唐宋时期,"苗"的称呼始见于记载。由于历史各朝发生的战乱和民族镇压政策,使得苗族不断的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抗争,也致使苗族经历了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大迁徙。
苗族人勤农桑,善林牧,精于银饰、蜡染。擅歌舞,有丰富的口头文学。
苗族服饰华丽,苗女多姿,还有传闻说当地人会下蛊。
一旦中了情蛊,便会对下蛊之人情根深种,爱到不能自拔。
作为曾经生活在21世纪的人,陈明对这些自然是不信的,但在眼前的这位老伯提及这些的时候,他也没有出言反驳。
对于这类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然要保持尊重。
在此处略作修整,陈明跨过湖北、湖南的交界线,继续往边关而去。
湖南的别称为“三湘四水”。
其中“三湘”多有歧义,有说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或曰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还有的说是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
三种说法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而“四水”则指湖南境内四条着名的河流,从北至南,依次是澧水、沅水、资水和湘水,最后都汇入洞庭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