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之死:“私门内事”与政治博弈(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梁氏之死:“私门内事”与政治博弈
沈三川
(荆州,西陵郡 )
本文为转载自“简书”客户端,已受原作者(简书ID:“一只沈三川”)同意与授权,着作权由原作者所有。
【张仕一按】梁陆作为《前秦书》中少有的女性武将角色,其人物特点是较为鲜明的,经历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同时命运也是相对比较悲惨的。在专制社会下,梁陆的身份(自身的性别身份)与其需求(对晋王的要求)终究不能得到调和,这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剧,但如果仅从其身份与需求角度,即仅从梁陆家庭内部矛盾角度探讨“梁氏之死”这一事件,或许有些浅显,难以揭示“梁氏之死”背后的影响因素。沈同学在初读《前秦书》时,就对梁陆这个角色抱有很大的热情和欣赏,并对这个角色悲惨的命运感到惋惜,加之自身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社会性别史”,对具有特殊身份(《前秦书》中少有的女性武将)的梁陆及相关问题很有兴趣,因此撰写了这篇《梁氏之死:“私门内事”与政治博弈》,通过对梁陆、晋王和光宗三人的分析,将“梁氏之死”中的种种影响因素作了探讨,对于读者更好地审视和理解“梁氏之死”具有很大帮助。
内容摘要:晋王妃梁氏作为两秦书中唯一的女性武将,在大秦平定赵氏之乱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待天下太平之后,梁氏却以“撞柱自尽”(1)结局,对晋王一脉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促成“梁氏之死”的因素,既有梁氏与晋王之间长期的情感矛盾,也有光宗出于政治考量在其中的推波助澜。故而“梁氏之死”并非简单的“私门内事”,亦是光宗与晋王之间的一场小小的政治博弈。本文即分别从梁氏、晋王、光宗三人的视角出发,对“梁氏之死”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梁氏之死;梁氏;晋王;光宗;政治博弈
梁陆,字长亭,琅琊莒(今山东日照)人,少时“有勇力,好弓马”(2),在晋王秦良为莒公时嫁与晋王为妻。后值赵氏之乱,晋王跟从义军平乱,梁氏亦跟随晋王。期间由于义军阵营缺乏战将,梁氏通过帐前比弓,得以统领弓弩营,以女将的身份上阵搏杀,并在宏长二年的魏郡之围当中,以三万之众对阵赵氏十五万大军,死守魏郡月余,立下汗马功劳。此后数年,梁氏一直跟随晋王征战,直至宏长七年,天下光复,梁氏方解任还家。天下光复之后,由于性格等原因,梁氏与晋王之间的情感矛盾越来越大,而光宗抓住晋王意欲休妻而无名的机会,与晋王作政治交换,晋王最终借皇权下达休王妃诏书,直接造成了梁氏的自杀身亡。梁氏死后,受赠武哀妃。“梁氏之死”并非简单的“私门内事”,亦是光宗与晋王之间的一场小小的政治博弈。下面笔者将分别从梁氏、晋王和光宗的视角出发,对“梁氏之死”作简要分析。
一、梁氏与晋王视角:“私门内事”的种种诱因
梁氏幼时便有武将风范,后又跟随晋王南征北战,聚少离多,可以说她和晋王婚姻的前期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磨合,仅靠初识与新婚的感情作维系。这种情况下,国家尚未平定之时二人的婚姻尚可保持一种微妙的稳定。而梁氏通过数年军旅生活的历练,性格上必然会发生变化;晋王经过数年的征战平乱,心态与性格自然也不复从前。当二人再次相聚之时,矛盾便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初,王妃既有勇力,性颇剽悍,每与晋王冲撞,至于殴击,晋王颇怨苦之。晋王居洛阳时,一日,晋王与王妃争,王妃持帚驱晋王,王遂逃至宋王宅,至夜犹不敢还,与宋王叹曰:“我天下名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至若此田地。”宋王与宋王妃情好颇深,每互喂饭果,相调为乐,以是宋王嘲晋王曰:“观王妃之勇,岂非远过于赵献乎?”晋王仰天曰:“我扫荡四海,威震宇宙,不意委屈至是矣!”后晋王娄欲纳妾,王妃每闻此则怒,吼责不止,以是晋王日益怨恼。(3)
可以看出,梁氏与晋王之间的矛盾是“渐进式”的。两人的矛盾始于性格上的不合,其中还掺杂有晋王居高位之后带来的心态上的变化。据笔者分析,梁氏在战争的磨练之下性格更加刚强,而天下太平之后便解任还家,对于一个习惯于军旅生涯的人来说,安宁的家庭生活难免不会带来一种差距感和失落感。此时,磨合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晋王此时的身份使之不能轻易接受这种形式的磨合,以至于他发出了“我天下名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至若此田地”、“我扫荡四海,威震宇宙,不意委屈至是矣!”这样的感叹。而两人的矛盾并没有化解的倾向,而是在“晋王娄欲纳妾”之后进一步激化。
最终,在光宗的推波助澜下,晋王试图借皇权结束这段婚姻,却直接导致了梁氏之死:
王既围邸,呼王妃出,以诏示之。王妃大怒,投诏于地,呵之曰:“昔中兴之时,我以女子之身,为汝鞍马关山,颠沛劳顿,今功成绩立,嫌我年老色衰,欲休我邪?汝忘魏郡之事乎?”晋王对曰:“卿为天下斗战,非为我也。”王妃仰天笑曰:“不意汝负心若此,我身为王妃,死为王妃,不受休出之辱也!”遂撞柱自尽。晋王大惊,往救,已绝气不得,晋王遂悔而痛哭,求赠谥,诏谥武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