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凉疣螈(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凉疣螈:神秘的高山两栖精灵
大凉疣螈(学名: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是一种独特的两栖动物,属于蝾螈科疣螈属。它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四川省西部的大凉山地区,包括石棉、汉源、冕宁、美姑、昭觉、峨边及马边等地,栖息于海拔1390至3000米的山区。这种动物因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吸引了众多动物学家和自然爱好者的关注。
形态特征
大凉疣螈的体型较为粗壮,雄性全长18.6至22厘米,雌性全长19.4至23厘米。头部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平切而较高,近于方形。躯干浑圆,四肢长而粗壮,前肢前伸时指端可达吻端或略超过。前肢有4个指,指长顺序为3、2、4、1;后肢有5个趾,趾长顺序为3、4、2、5、1。指、趾均较粗扁,无关节下瘤或掌、跖突,无蹼,亦无缘膜。
大凉疣螈的体色主要为褐黑色或黑色,耳后腺部位、指趾、肛裂周缘至尾下缘为橘红色,体腹面颜色较体背面略浅。全身皮肤粗糙,布满大小不一的疣粒,这些疣粒是其显着的特征之一。
分布与栖息环境
大凉疣螈的分布区域非常狭窄,仅限于四川省西部的特定山区,其栖息地范围不足平方公里。它们通常栖息于海拔1390至3000米的植被丰富、环境潮湿的山间凹地,常见于山顶水源附近的草丛中。在非繁殖季节,大凉疣螈主要以陆栖为主,5至6月进入静水塘、积水洼地、稻田以及缓流溪沟内繁殖。
大凉疣螈栖息的水体通常水深50至60厘米,pH值在5.5至7之间,水温在6至19摄氏度,浊度在18至21之间。水体底质多为腐殖质,昆虫幼虫较多。水体植被主要以挺水植被及沉水植被为主,湿生植被包括莎草、芦苇、菖蒲等,沉水植被主要是金鱼草。
生活习性
大凉疣螈是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隐藏在草丛或石缝中,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它们主要以昆虫和环节动物为食,包括各种小型昆虫、蜘蛛、蚯蚓等。在陆地和水底爬行时,头部抬起,以四肢着地,前、后肢交替移动向前爬行,同时身体和尾部左右成“S”形摆动,爬行速度迟缓,路线不固定,反捕获能力弱;在水中运动时,前肢向后伸直并紧贴身体,后肢也向后伸成放松状态随身体摆动,移动时尾部左右成“S”形摆动使身体向前运动,在水中游动迅速,能灵活地改变运动方向,反捕获能力强于陆地。
繁殖习性
大凉疣螈的繁殖期为每年的5至6月。在这个时期,它们会进入静水塘、积水洼地、稻田以及缓流溪沟内进行繁殖。交配时,雌性在雄性的上方,雄性以其前肢向前翻转将雌性的前肢挽住,借助尾的摆动在水中游泳。卵单粒,分散产于水生植物间或水底。每个雌性可产卵250枚以上,卵径为2至2.2毫米,外面的胶膜达5毫米。动物极的棕黑色约占1/3,植物极为乳黄色。幼体孵化后,先长前肢,再长后肢,经过3至5个月的成长可以进化为陆栖幼体。
有趣之处
? 独特的繁殖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