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冬季生活(织布)(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巡视完院落周围,发现并无异常后,树杈便跟熊皮等人一起,去一间空的房间里剥麻。

秋季的时候,张洪从最早发现野生黄麻的附近,又发现了很多黄麻,在收割完大部分并保留了部分种子后,全部晒干并在靠近小溪边的池塘里沤,将里面的蛋白质等给沤完之后,剩下的只有麻杆和纤维,部落里的网、绳子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获得的原材料。

剥麻不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但绝对考验耐心,所幸熊部落的族人都不是太缺乏耐心,而且对他们来说,一边剥一边跟人聊天,用学习到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时间过得飞快,也远比之前呆在山洞里睡觉有意思。

张洪需要大量的麻,不仅仅是制作绳子和网,更重要的是需要把麻布给做出来。

一直到宋代,中国人身上的衣服材料都是以麻布为主,可见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麻布跟兽皮相比,有天然的优势,麻是植物,种植与收获十分方便,而且处理起来也没有多大难度;

其次是麻可以再生,只要留好种子,来年还能继续收获;

最后就是麻制成的布料,裁剪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天气炎热时穿,不会跟兽皮一样捂出一身痱子来。

麻纤维与麻杆分离后,麻皮需要再次晾晒,干燥后用手将麻皮撕成细细的麻线,再用手搓成一根根粗细大致相同的麻线,并将接头处给缠绕结实;之后再次浸水,使其软化,并把麻线搓好在短棍上绕成一捆,使其不松散,放置一段时间后,将绳卷解开,缠到工字架上,散开后进行晾晒。之后可以将绳子投入到草木灰水中煮,去除杂质和麻皮中残留物,搓洗晾晒后,就可以进行织麻了。

原料之前也收获不少,但如何织麻布却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不是张洪不知道原理,织布是用麻线的经线和纬线互相交错而成,而布匹的好坏除了与原材料有关,还与技艺和织布机有关。现代化的织布机就不要想了,现在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进行织布了。

张洪先是让人将麻线绕到一根根小木棍上,绕成两头细,中间粗的锭子之后,将一排排40个锭子固定在两根提前用火炭烧出洞的木棍中间,使锭子可以转动而不掉落。

织布机核心的地方在于三块一掌宽、长约半米的梳理板上,弄出这几块木板,张洪就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因为没有工具,只能用拼接的方式,在两根细木棍上打孔,并每隔一根绳子的宽度再打一个孔,用更细的木棍插在孔中,这样就做好了一块梳理板。

两块梳理板和一块压紧板同时穿线,两块梳理板用绳子连在一起,绕过织床上方的横杆,一块梳理板在向下的时候,另外一块就往上;将锭子上的麻绳以此穿过其中一块梳理板中间的缝和压紧板,随后固定在另一端的横杆上。

穿过两块梳理板的绳子分别是单数的锭子和双数的锭子。两根梳理板一前一后,而在侧面,则是一根两头细中间略宽的梭子,梭子上穿着一根麻绳,作为纬线,当其中一块梳理板向上移动时,穿过这个梳理板的麻线就与另外一块梳理板的麻线形成了一个夹角,用带着麻绳的梭子穿过这个夹角,再使两块梳理板的位置交换,用压紧板压实,重复以上动作,就能织出一块布了。

这个步骤需要多人进行配合,张洪为此将族中年轻的女子都给喊了过来,利用这种办法,4个人一组,半天可以织出宽在30公分、长约5米的麻布。布太窄,连做衣服都不合适,张洪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现在的部落,最缺的其实是各类工具,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材料。

这种棉布也不是没有用处,让族中的女子用骨针给两块布缝好,这样就有了宽约60公分的麻布,多次缝制就能得到足够做衣服的布匹。

族中的女子很快就掌握了这样的技术,而随着经验的积累和问题的逐一解决,在一个多月以后,制造出来简易的织床能够一次性容纳更多的麻锭,布匹的宽度也达到了60公分,而且布的经纬线也越来越细,织出的布也越来越平整和柔软了。

当然,部落里存着的麻就算是全部织成麻布,也织不了多少布出来。但是张洪还是奢侈地用最早织出的布制作了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偶尔会有断裂的纤维扎到皮肤上,其他的跟后世的衣服差不多。

穿上这件衣服后,族人们眼中满是好奇和羡慕的目光,虽然不知道族长做这个布出来有什么用,但眼看着一株黄麻从植物变成穿在身上的衣服,也足够让族人大呼神奇的了。

在众人都试过麻布衣服后,大家主动地或被动地知道了麻的用处,张洪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有当族人知道一件事做了之后能带来什么好处,他们才会为了完成这件事主动地去思考,去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只等着张洪的解决。部落想要发展壮大,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努力,每个成员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