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榨油与咸鸭蛋(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部落里还有夏天收获的油菜籽500多斤。

春天开花的时候,部落附近和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都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而花落后就开始结荚,等到夏天的时候,油菜的种荚就能收割了。

收割这些油菜籽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功夫,好在工具比较先进,这些能够看到的油菜都没有被太多的浪费在荒野里,大部分都被熊部落收回到族中的仓库里,但产量也有限,只有这些500多公斤。

倒是很多部落的人都说,他们部落周围也有很多这种花,夏天的时候也结很多种荚,张洪便允诺说,等到明年夏天,这些部落可以按照熊部落的收割方式,将这些菜籽给收集起来,到时候可以用来换熊部落的食盐和陶器,或者其他的好东西。

收割油菜的时候,需要用镰刀从根茎处割下,将枝干上捆到一起,带到部落的晾晒场。因为收割的时候,天气比较干燥炎热了,在运输的途中,很多豆荚就裂开、洒落不少种子,没过几天,这几条运输的路线上就到处是发芽的油菜籽,让巫心疼了好久。

在晾晒场铺平后,先是用驴子拉着石磙子在这些油菜杆上来回滚几遍,再将没有处理干净的油菜杆用连枷敲打,使种子尽可能多地落下来。

将收集到的菜籽去掉大一点的杂质后,张洪又让人用风扇车,将里面的一些小一点的杂质给分离出来,最后用麻布铺在地上,就着五月的阳光晒干,然后放到陶罐里储存。

这里要提一下部落的风扇车,因为有不少铁质工具的熟练使用,而且张洪在农村的时候也见过,更亲自操作过,所以对风扇车的细节记忆比较深刻,而且本身也并不复杂,所以,带着熊材、熊木几人,很快将风扇车给造了出来。

扇车即风扇车,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用于清除谷物中的颖壳、灰糠及瘪粒等的一种农具。是一种能产生风 (或气流)的机械,也叫“飏(扬)扇”、“扬谷器”、扇车或扬车。发明于汉代,由人力驱动,用于清选粮食。公元前2世纪, 中国人就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扇车是现代农业机械普及以前在农村“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具。扇车实质上是一架手动鼓风机, 它的作用是将碾压过的谷类作物的籽粒和杂余分开, 使粮食变得纯净。

造出来的风扇车,高1.5米,长2米,宽60厘米左右,由车架、外壳、风扇、喂料斗及调节门等构成。

在工作时将粮食、菜籽放进上边的喂料斗,手摇风扇,喂料斗下边就有风吹过,开启调节门,谷物在重力作用下会缓缓落下,密度小的谷壳及轻杂物被风力吹出机外,而密度大饱满的谷物直接流出在下边出料口,这样,就把糠秕与谷物分开。

而且扇车整体是用木头制作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铁连接的,所以制作起来很是方便,只要两个人就能轻松地抬走,在部落里经常有小孩子在扇着风玩,让张洪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调皮。

晒干储存的油菜籽,终于在这个冬日派上了用场。

用筛网晒过一遍后,个头大的菜籽将被继续储存,用来在明年继续播种,主要是因为开垦的荒地太少了,只够种粟的,这些蔬菜和油菜,就没有太多的地方给种植。

好在野外还有不少,这个冬天,不是那么冷的时候,部落里经常派人去雪地覆盖下的菜地里去挖油菜,作为蔬菜的补充。

油菜籽榨油的过程相对而言就比较复杂了,张洪也只记得大概的步骤,不管前世还是现在,都没有亲自试验过,所以一开始浪费了不少的菜籽。

不过也不是毫无收获,至少剩下的菜籽,已经知道怎么样能榨油了。

在榨油之前,需要将油菜籽给炒熟,这个步骤比较重要,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掌握不了火候,导致菜籽被烤糊或者半熟,无法使用,还是后来熊火熊灶等人出马,在锅里放上了许多细沙,才指导着族人们将这些菜籽给炒制出来。

炒完之后,就能开始榨油了。

首先,将炒熟的油菜籽倒入石磨中,用人力或畜力推动石磨,将油菜籽磨成细粉,这中间也会有一些油脂渗出来。接着,将磨好的油菜籽粉放入用细麻布编成的特制的榨油布袋中,每袋大概1公斤左右,十五个一起摆好,将布袋依次放入蒸锅中先蒸一遍,然后才能放到榨油机里榨油。

为了让部落收获的菜籽榨出更多的油,张洪还参考后世传统榨油机的方式,制作了简易的榨油机。

在部落的一个空房间里,摆着一根粗大的树干,长4米多,直径80多厘米,这根树干在部落里晒了一年多,很是干燥。

将这根树干中间,用斧头、凿子挖出一个长2.5米,宽30厘米、深40厘米的长方形坑,将坑壁给打磨光滑和干净,在坑的底部,用手钻钻出来十个小孔,每个孔相距20厘米左右,经过压榨的油脂,会顺着这些小孔,流到下方收集的木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