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集《妙法莲华经》(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这堂课是二零一七《妙法莲华经》第一次的问题研讨。我们从现场的学生跟网络班的学员总共汇总了三个大题目,每一道题目又有三个小题。待会儿师父会针对每一个题目,先把它整个文字的意思做一个简略的说明,然后诸位可以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更深入的讨论。大家等于是一种互动。我们希望是一种交互式的。先看第一道题目。

【学员提问】一,本经的修学强调莲花式修学,即由理观带动事修,由内而外,其中理观即一心三观。

【师父答疑】这个题目有很多人问,就是这个理观的问题。本经的特点就是,我们修学“妙法”,那我今天去布施,我去持戒,我怎么知道我这个布施、持戒的行为是属于《法华经》的“妙法”呢?关键就是你能不能生起理观。也就是说,《法华经》的修学往往是双向的,内观真如、外修法门。外修法门这个我们就不提了,你前面所学的念佛、持咒、六度法门,这个都是照你以前的节奏去修;多一个内观真如。内观真如是怎么观法,这是关键了。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用什么心态。我们看第一道题目,就是在问这个问题了。

【学员提问】一,实际操作方法如何?

【师父答疑】内观真如。当然,我们活在妄想,这个观照的意思就是把我们的心——按照天台智者大师的意思,就是把妄想的心调整到佛心,把众生心通过一个观照调成为佛陀的心态。当然跟佛不完全一样了,至少是顺从佛心,或者说是名字位的佛心。

我们可以先把过去的讲义再复习一下。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五面。“内观真如,外修法门”,这个内观真如,怎么样能够内观呢?

第一件事情,安住清净心。就是空观,观照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诸位!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当体即空。这个空观的修学只有四个字的秘诀,叫做“离相清净”。这句话你要记住!你临命终能够记住这句话你就有救了。

我说明一下什么叫“离相”、什么叫“清净”。我们的内心要离开什么相呢?就是我们过去的人生的经验、各式各样的人事的因缘所留下的影像。这个影像不包括你在佛法所学的道理,这个道理可以不用离开。就是说,“离相”,离什么相呢?人世间这种生死业缘的相状,这些都要离。

“清净”,就是安住一念的清净心。这个地方的关键在哪里呢?在“离”,离开。这个字我们解释一下。

“本来无一物”,但是我们是到处惹尘埃。就是说,我们现在人生的各式各样的经验留下的是什么呢?就是留下很多影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些影像对我们会产生牵动。面对这个影像,我们一般人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执取,取相;然后,第二个,去分别它。于是我们落入了生死业力的恶性循环。过去留下影像,现在去攀缘这个影像,然后又去造业,然后又留下影像,这人生就没完没了了。所以凡夫就是取相、分别。

二乘人呢,叫做灭相取空。二乘人把这个相状全部给灭了。这个有问题。诸位!这个相状是依附在谁身上?是依附在你的心身上。你把相状灭了,你把你的明了性也灭了,叫做断灭。这样子的话,没有错,你没有烦恼了,但是你把菩提的本性也灭了。你不能说,因为身体里面有细菌,所以就把所有好细菌坏细菌全部灭干净。这个也太偏激了。

所以,从佛法的角度,凡夫是个极端,追求影像;二乘人也是个极端,对所有影像把它灭了。不能这样弄。

大乘佛法是:离开它,但是你不用灭它。这个离开的意思是说把我们的心回归到我们生命的原始点。按禅宗的说法就是说,诸位!你还记得吗?父母未生你之前,你是什么面目?就是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当然我们大部分都忘掉了,我们现在被相状搞得乱七八糟,我们现在是“忘知来时路”。但是我们必须要回归到我们生命的原始点,就是把这念心拉到我们还没有轮回之前的那个清净本性,目的就是这样。方法就是离相。

为什么相状只要离开呢?因为相状跟我们的心没有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比方说,我们看镜子。我们一般人照镜子,没有人看到镜子,是吧?都看到自己的影像!你整理你的头发,整理你的眼睛。但是,我们去注意影像,不表示镜子不在。对不对?但是我们忽略了镜子的存在,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只在乎影像。就是《楞严经》上说的,我们追求心中的妄想,就像我们追求大海的水泡而忽略了大海;就像一个镜子,我们只注意镜子的影像而忽略了镜子。现在的意思就是说,把影像放下,不是把它灭掉。你别管它,不迷、不取、不动,把我们的心回归到那个最原始的镜子。这个是整个修行的基本功。

那怎么去体会呢?《楞严经》中佛陀用一种方式来让我们回光返照,找到我们的原始面貌,就回归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