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然而,紫阳居士此举(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而,紫阳居士此举,犹如曙光穿透幽邃秘境,晶莹灵动且充满神秘韵味。他,以其化身长者的姿态,将随身携带的奇异宝玉授予后辈,此举无异于昭告天下:“握此宝之人,便是我门徒,承袭我的遗志,踏上追寻无尽知识的非凡旅程。”
就在万千目光聚焦的刹那,一名身着青翠儒袍,腰间同样佩戴着温润碧玉佩饰的英俊学士,朱退之,宛如竹海中跃动的一缕清新之风,走向亭台中央,向三位端坐的大儒深深鞠躬,言语诚挚:“学生愿以一首诗歌,恭送紫阳先生远行。”
李慕白抚须而笑,眼神中闪烁着自豪:“此子乃我门下朱退之,诗才出众,诸位今日有幸得以见识。”
随着朱退之的声音潺潺流淌,一首送别诗犹如灵泉喷涌,字字如珠,句句含情,直抵人心深处。紫阳居士听后,面上掠过赞许之色,笑容如同春日和煦阳光,温馨而又不刺目。
兵法学派宗师张慎虽然并不擅长诗歌,但也难以掩饰对朱退之才华的赞赏,仅仅一句简洁有力的“卓越”,便是对他才能的至高赞扬。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并未持久,随后的赋诗环节却如同流星划过天际,虽然短暂绚烂,却难以掩盖力不从心的尴尬。众多学子的作品纵然竭尽全力,终究缺乏那种飞扬恣意与独特创新。
李慕白目睹这一切,内心百感交集,不由得发出长长的叹息:“自从国家学院重新诠释圣典,提倡‘遵循天道,摒弃妖邪’以来,学子们就被困在经典的牢笼之中,笔下的文字再也无法翱翔在自由想象的天空,诗文成为了束缚他们的枷锁。曾经儒家的辉煌,各家学派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如今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说到这里,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惜,是对学术僵化、灵感流失的深切忧虑。当年,儒家胸怀壮志,包容并蓄,佛法、道教、巫术与蛊术各领风骚;而现在,却一步步退守象牙塔内,丧失了对外界交流的勇气与活力。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震撼心灵的钟声,唤醒了在场每一个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沉思。
这一场景,既是对当下文学困境的深刻反省,又是对未来发展可能的无穷遐想。在那片由紫玉之光照亮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悄然在心底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破土而出,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光芒。在那段璀璨夺目的年代,儒家无疑是星河中最闪亮的星辰,耀眼夺目,令世人仰望。然而时光荏苒,人事如梦,各种修炼体系如同春天争相开放的花朵,纷纷崭露头角,好奇地低语着:“嗨,看那些儒家子弟,怎就不见了昔日风采呢?莫不是在家里专心数星星去了?”听到这般调侃,儒家弟子们心中五味杂陈,只能默立风中,黯然神伤:“想当年,我们也文武双全,怎就成了被人遗忘的‘网红前辈’呢?”
正在这微妙尴尬的气氛中,紫阳居士轻摇羽扇,一声悠长的叹息如同晨钟暮鼓,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罢了,往事如烟,不必再多言。各位才子佳人,可还有人愿意以诗会友,共同见证这盛会?”话音刚落,周围顿时陷入寂静,仿佛连空气都屏住了呼吸。
正当这宁静得能听见心跳的瞬间,朱退之的目光如同猛虎锁定猎物,紧紧盯着桌上那枚紫玉玉佩——那是今天诗会的第一名奖品,熠熠生辉,仿佛能映照出人心深处的渴望。然而,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太久,因为他发现,有一个人的身影,正以谦逊而又自信的步伐,缓步走入众人的视野。
许新年,这个名字平日里或许不为人知,但在这一刻,他仿佛披挂着光晖,从人群之中脱颖而出,站立在亭台边缘。他之所以保持沉默至今,并非无意争夺,而是出于对同窗的尊重与理解,不愿意过早展露锋芒,使人难堪。当然,这与他在私下与朱退之唇枪舌剑的“较量”完全不同,那些只是才子间的玩笑嬉闹而已。
“先生,在下愿一试。”许新年的话语清澈而坚定,仿佛春风拂面,瞬间驱散了周遭的压抑气氛。
“嗯?许辞旧,原来是你,我的弟子,在兵法上有过人之处,没想到文采也同样出色。”兵法大家张慎突然开口,言语间既有赞赏,却又流露出一丝疑惑——毕竟,他并不是以诗词闻名。然而这番话更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产生了好奇。
朱退之听到许新年这个名字,嘴角不禁勾起一抹轻蔑的笑意,眼中掠过一丝不屑,但随即又恢复了镇定自若的表情。在他看来,许新年虽然在战略兵法方面有所成就,但在诗词之道上,终究不是他的对手。那枚象征胜利的紫玉玉佩,注定会落入他的手中。
然而,当许新年缓缓开口,诵读出“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诗句时,整个诗会现场仿佛被一种无形之力所笼罩。大国手李慕白,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不禁微微点头微笑,被这句诗所展示的宏大与苍凉深深打动。紧接而来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此时正值初冬,雪花尚未降临,但这句诗却让人仿佛置身于寒风凄厉、白雪皑皑的边境之地,感受到了那份荒凉与孤独。
学子们的目光被深深吸引,他们注视着许新年,这个平日里沉稳内敛的少年,此刻却如同一位游吟诗人,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而许新年,他的眼中并无丝毫得意与傲慢,只有对诗词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此刻,他已经不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子,而是成为整场诗会的焦点,用自己的才华,重新点燃了儒家学子心中的希望之火。在那清晨微露曙光的河边,薄雾如轻纱般缠绕,仿佛是大自然用最为细腻的画笔,轻轻勾勒出一幅依依惜别的画卷。这份景色,恰好与张慎心中那份既不舍又期盼的情感相互呼应,每一缕风、每一片云,都仿佛带着深深的眷恋与期望,融入了这场深情的送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