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见成效(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福宁殿。
“官家,政事堂那边传来消息,开封府界,京东路,京西路的裁军一事,进展颇为顺利。”
“那些被拣选的人,得知放免归家的恤恩,丝毫没有怨言,纷纷盛赞皇恩浩荡。”
“如今,三地一共拣选了近一万人,并且拣选仍在继续,依照政事堂的计划,最终应该能裁撤掉两万人左右。”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yeguoyuedu.com 安装最新版。】
提到‘两万’这个数字,雷允恭语气一顿,连忙用眼角的余光瞄了一眼官家。
这个数字,太大了。
当他第一次得知这个数字时,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在中饱私囊!
三地的厢军总数不过七八万人。
结果,淘汰者竟然高达两万!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厢军中有四分之一的人不合格。
虽然厢军只是役兵,不是真正的作战部队,但这个淘率概率也太高了一些。
之前的厢军将领,难不成都是饭桶吗?
‘幸好官家没有动怒。’
眼看官家一副云澹风轻的样子,雷允恭提着的心也跟着落了回去。
其实,对于这个淘汰率,李杰一点也不意外。
依宋朝的兵制,厢军本就是老弱病残的集中地,淘汰率高一点,很正常。
何况,厢军也是喝兵血的重灾区。
厢军的待遇不比禁军,厢军的郎将,收入有限,动歪脑筋的人自然就多了。
李杰甚至觉得淘汰的少了一点,不过,考虑到未来的基建计划,厢军确实不宜裁撤太多。
在他的计划中,厢军未来的编制不止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
至于,多的那些人从哪来?
当然是从禁军中淘汰出去。
战争,从来不是以人数论输赢,三十万乌合之众,也比不上一万精兵。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桉例,可不少。
如果不能提高军事素养,人数再多,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提高战力,才是禁军的要务。
“三地的厢军军费开支,每年预计能够减少三十万贯。”
“很好。”
李杰微微一笑,嘱咐道。
“传诏中书,朕从内库中拨款三十万贯,交付至三司,令三司尽快于三地重建州学。”
虽然这三十万贯只是预期数字,但兴学的事,李杰却准备尽快提上日程。
此一时,彼一时。
前不久,他才刚刚给文臣们来了一记狠得,现在也是时候给个甜枣了。
用三十万贯来堵住文臣的嘴巴。
这买卖,很划算。
值得一做。
此外,寇准那边也有消息传来,而且是好消息。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儒士都相邀前往应天书院,应天府距离西京并不远,很多儒士途径西京的时候,都会去寇府拜访一二。
按照李杰的意思,寇准也试着吹了吹风。
最终,结果是喜忧参半。
支持以诗赋取士的人确实不少,但不少有识之士,也看出了科举制度中的隐忧。
如今的科考制度,考的是博闻强记的能力,不问才学器识,即便是才学俱佳的考生,应试是用错韵脚,也会被黜落。
天下之士,皆奔走于声病偶对之间,探索圣贤之学奥者,百无一二。
长此以往,科举还能为国取士吗?
而且根据寇准的汇报,绝大多数赞同科举改革的,多是出身寒门的名儒。
这一点,其实很有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