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龙场悟道(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开始意识到,佛道已经不能带给他更多的启发了。
因为佛道讲究的是出世,远离凡俗生活,也远离亲人。
但王守仁是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毕竟这是十五岁就敢写信给皇帝,要求领兵打仗的熊孩子。
他对亲情也十分眷恋,气死老爸可以,抛弃老爸绝对不行!
于是他决定回归儒学的道路,沿着融入中国人生命血脉里的孝道,去继续追寻理的存在。
当他病愈走出阴阳洞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这第二次尤为重要的悟道,给他起了个新的外号——
阳明先生。
我们也从此用王阳明来称呼他,这也象征着,年轻的王守仁,长大了。”
“唉,”陈乐瑶忽然叹息一声,语气有点低沉,说道,“小时候我们总是盼望着快点长大,可长大之后,又往往想要回到童年。”
“是的,童年总是无忧无虑,可长大成年后,各种忧虑就接踵而至。”
“所以阳明先生也有这种长大后的苦恼吗?”
“当然,和苏轼遭遇的情况一样,王阳明身处的朝堂,死气沉沉,党争激烈。
1505年,正德皇帝登基,他建了个臭名昭着的‘豹房’,供自己玩乐,最得宠的宦官刘瑾,把持朝政,权势熏天,不知造下了多少冤案杀孽。
面对凶焰滔天的刘瑾,王阳明没有退缩,亲笔书写奏疏,上呈天子。
他知道这封‘举报信’必定会被刘瑾看见,招来祸端,但他义无反顾。
果然,刘瑾看见奏疏,勃然大怒,以皇帝的名义,将王阳明廷杖四十,关入锦衣卫大牢。
这里多说句题外话,按照明朝传统,其实杖刑的时候可以让受罚者以棉絮裹身,虽然也疼,但至少不会死人。
毕竟受刑的大多是士大夫嘛,家族关系盘根错节,真把人打死了,也会埋下隐患。
但刘瑾可不管你那么多,他不仅要求脱裤子打,还在那根杖上动手脚,外头做个皮套,里面放上砖头,所以经常是打完一轮后,里头的砖头碎掉,外面看起来还是完好无损。
遇到刘瑾讨厌的政敌,他就用这个方法,不知道光明正大地杀害了多少忠良。
还好王阳明年轻,身子健朗,扛过了这一劫难,然后被赶出京师,贬去贵州龙场,去当一名驿丞。
那时候的龙场非常贫穷,属于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穷乡僻壤,民风彪悍,而驿承又是个没有品级的小吏。
你想想,从堂堂状元之子,科举进士,朝廷命官,沦落到这般田地,仅仅是因为仗义执言,说了些忠言逆耳的话,对立志成为圣贤的王阳明而言,是多大的打击?
向内格物致知,盯着竹子看了几天,反而把自己弄生病了,向外治国平天下,又被肮脏的官场给来了次痛入骨髓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