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致良知(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师父,我们学习什么学问?”
李银河道;“我刚刚跟米粒管事谈论帝国最伟大的力量,农民!我们继续说农户。”
秦九面露难色;“乡民粗鲁愚昧,流民军残暴盲动。他们的事情是学问吗?”
“肤浅!”李银河严肃道;“商行商行天下,依靠谁产出商品。我们开拓远方,依靠谁护卫安全。
目前,商军舍生忘死,逼迫兵势强盛的后金暂时停战。商军主力绝大部分来自乡社,为什么不惧怕任何强敌?朝廷的军队为什么彼此见死不救,屡战屡败呢?
我对你们要求不多,最起码要做慈悲善良的人。所谓致良知,历练红尘无愧良知。我们离开人间起码心平气和。
农民的问题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帝国最基本的学问。涉及农民的问题方方面面,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帝国的核心问题,都是国策论,都是大学问!”
李银河向米粒道;“你是乡社实践的专家,你给她们说说乡建。”
米粒向小纨等人施礼道;“各位是学识渊博的女公子,应该熟读经史子集明白事理。李大人所说的是金玉良言啊!
米粒出身教门,其实出身帝国的农村。唐太宗曾言;百姓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非常精辟地总结了帝国治理的核心重点。农民占据了帝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的问题就是帝国管理的大学问。
但是,华夏帝国对于乡村建设有心无力,绝大多数朝代对于农民问题是疏忽轻视的,有货殖因素也有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以农业为主要税源的帝国收入有限,无法将统治触角有效深入乡村,所以皇权不下县。我们的民族历史悠久,至圣先师编辑《十翼》解读易经,编辑史书督促帝国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为中华民族寻根问缘作出伟大贡献。
但是,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士大夫阶层抛弃管理的天道精华,积极玩弄权术,根源在价值观啊!
管理者满口仁义道德,其实醉心于利益。这是华夏帝国漫漫历史演变的悲哀,农民实际在统治者眼中只是予取予求的草芥。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哲思价值问题,还是李银河大人讲讲吧。”
李银河点点头;“我一直反复强调价值观,它太重要啦。怎么说呢,一切的道德判断源于价值判断,一切的重要性判断全部是源于价值判断,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面临价值判断,我们现在乃至以后的生存状态都源自价值判断,所谓咸其自取。
但是,我们能够咸其自取吗?其实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