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宋元时期的中国音乐(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具体手法:

- 旋律发展:宋元时期的音乐旋律更加丰富多样,常常运用跳进、级进、同音反复等手法来塑造音乐形象,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 节奏变化:节奏方面,既有规整的节奏型,也出现了一些较为自由灵活的节奏变化,以适应不同音乐形式和情感表达的需要。例如,说唱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可以更好地配合故事的讲述和情节的发展。

- 调式运用: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依然是主要的调式基础,但也出现了一些六声、七声音阶的运用,以及各种调式的转换,使音乐更富有色彩和变化。像南曲常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

- 演唱技巧:在演唱方面,注重发声、运气、行腔等技巧,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不同的音乐形式和流派也有各自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要求,如戏曲中的不同角色行当有不同的演唱特点。

- 乐器演奏:这一时期的乐器演奏技巧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演奏家。在演奏中,除了独奏外,还注重各种乐器之间的配合与合奏。例如,宫廷中的乐器合奏有细乐、清乐、鼓板等;元代器乐合奏有大曲、小曲、回回曲等。同时,新乐器的出现也丰富了演奏形式,如拉弦乐器蓁、嵇琴、马尾胡琴,吹管乐器竽笙、巢笙、和笙,以及新乐器三弦、云锣、火不思、兴隆笙等。

以下是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的一些代表作、作者及具体手法解析:

一、宋词

- 作者:柳永、苏轼、晏几道、辛弃疾等。

- 代表作及具体手法:

- 柳永《雨霖铃》:

- 具体手法:词的上片通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等凄凉的景物描写,渲染出离别时的哀愁氛围,为后文的情感表达铺垫。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离别时的痛苦和不舍。下片则通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感慨,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想象,将离情别绪进一步升华。整首词在手法上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起伏跌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具体手法: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渺小。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营造出宏伟壮观的景象,与下片对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形成鲜明对比。在手法上,运用了虚实结合,将历史与现实交织,既表达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敬仰,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