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离间计(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何知府真的全城封锁,派出官兵全城缉拿洋人约翰和孟超。

官兵搜寻一天,没有踪影,何乾元更怒不可遏,更加断定是洋人约翰和孟超偷走的孩子,而不是陈家的人偷走文照……

晚上,他回到家,对着妻子说寻找了一天,他的妻子也看到门口官兵来回巡游,她心里既高兴又着急。

高兴的是看来误会了丈夫。

着急的是侄子生死未卜。

连续搜寻三天,洋人约翰和孟超没有任何信息,于是何知府找来画师画下二人面貌,张贴在城墙上,悬赏捉拿,这叫画影图形。

从古至今,法律都是冷酷严明的存在,一旦触碰到了法律,无论你逃到哪里都会被国家行政部门逮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代社会犯了罪,根据一张身份证就能锁定你所在的位置,而在古代,科技与交通都不像现代这么发达,古人是如何逮捕嫌犯的呢?

在影视剧中,官府在抓捕嫌犯时,通常会在各大城墙上张贴一张“通缉令”,也叫“画影图形”。

事实上,正史关于“通缉令”的记载寥寥无几,准确来说只有两次。第一次记载是在《明史·黄绾传》:山西大同发生兵变,礼部侍郎黄绾签发了画像通缉令“绾复图形购首恶数人”。

第二次是清朝乾隆五十一年,河北大名流氓段文经造反劫狱,清政府“将段文经画影图形,到处悬挂。

不过正史不记载不代表没有,很多小说里都有关于画影图形的描述。

《水浒传》中关于鲁智深的描写,根据文中描述的海捕文书,即古代的通缉令,“海捕”指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逃犯。

就像现在说的什么鉴宝节目和拍卖公司全国征集古董的海选。

这个“海”字,我认为是形容面积很大,范围很广的意思,中国人喜欢夸大其词,比如吃饭的大碗叫海碗、胡吃海喝等等……

文书上一般会画出犯人的肖像,并列出其籍贯、姓名、性别、年龄以及所犯罪行等信息,以便大家辨认逃犯身份,这就是俗称的“画影图形”。

“通缉令”主要依托于纸张对人物进行素描画像,汉朝之前,若是在竹简上画素描,实在是太困难了。

所以在纸张出现之前,如果汉代之前有通缉令,我想也是画在木板和布匹丝绸上,不过这个没有历史记载,是本人自己猜测。

凭着一张纸上画着并不一定多么相似的画像就能抓到犯人,听起来天方夜谭,不过确实很有效。

首先,古代的奖赏制度。在古代,赏罚制度是分明的,一旦有人举报了嫌犯,是会受到巨额奖赏的。

对于性质严重的嫌犯,赏银几百到几千两白银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