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最合适的策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仁宗嘉佑年间,北宋受“三冗”问题困扰,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内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有辽和西夏的威胁,可是当时统治阶级却被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迷惑,殊不知实际上已经积贫积弱。苏轼感到忧心忡忡,写下这篇政论策论提醒世人。
当时的情况和今天是何等的相似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姜澈回想《教战守策》的内容,文章首先提出国家治理不能存在“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思想;接着叙述“知军备”的重要性与益处,但是后来的君王听从迂腐无能之臣的建议,废除军备,潜在的危险浮现,动乱随之滋生。
然后以王公贵胄和普通百姓为例,对比论述,强调应当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要教民习武,批驳苟全求和的谬论;最后指出国家要注重崇尚武勇,操练武艺,应付可能面临的战争威胁,使社会得到安定。
姜澈捋了一遍,这篇策论有些内容需要修改,例如其引用了唐代安史之乱的典故,这个时空并没有出现唐代,所以也并无安史之乱发生。
不过没有安史之乱,却可以用其他的事例替代,不会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与论述效果。姜澈这段时间恶补历史知识,现在派上了用场。
姜澈考虑一番,决定用这个时空历史中的永嘉之乱来代替安史之乱。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南侵的匈奴军队击败西晋勤王的守军,攻陷首都并大肆抢掠杀戮,还俘虏了包括晋怀帝在内的诸多王公大臣。
这场乱世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致使大一统国家再次走向分裂。以此为节点,这片时空的历史走向和蓝星也就此分野。
永嘉之乱造成的沉重后果与安史之乱相差无几,用来代替安史之乱作为论据在合适不过,希望也能借此唤醒朝堂衮衮诸公对异族的警惕之心。
姜澈又在心中默默重温一遍《教战守策》,重新梳理好文章脉络,把纸张展开在桌案上,凝神静气,开始挥洒笔墨: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其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虽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矣。”
“不为今之计,则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昔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丝毫不敢忘战。秋冬之隙,必致民田猎以讲武……”
……
“然今天下聚屯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知战者,惟其而已。若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敌,则固以破其奸谋,折其骄惰。利害之际,岂能不亦甚明欤?”
(《教战守策》内容做了略微修改,不影响其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