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闲扯小说博弈逻辑,皇城守卫:明朝武权制衡最复杂的体现(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2、京营,它的本质是营兵、战兵,国防军,只不过后来明朝皇帝把他们当边军使唤,其实他们一直是‘民’。
3、亲军,就是锦衣卫了,包括皇帝仪仗。
4、禁卫,负责守卫禁宫的八千人,它的编制很小、很固定,但禁卫都是‘将二代’,既不是民、也不是兵,是预备官。
禁卫属于皇帝私兵,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能插手,禁卫提督只是‘保镖头领’,他们没有上级衙门,只有皇帝一个领导。
5、内卫,就是御马监和净军,这个好理解,是归内廷节制,守卫皇城、禁宫的兵马。注意,它的上级是内廷,不是皇帝,比禁卫‘低一档’。
6、皇城守卫,这是一个统称,虽然有衙门、有主官,却不是一个‘编制’,它的上级是皇帝,带的全部是‘别衙’的兵,并没有自己的常规兵马。
皇城守卫的组成是京营、御马监、京卫、亲军,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同节制。
7、京卫,怎么解释这个称呼呢?往下看。
笼统说,京卫什么都得干,包括皇帝仪仗的旗手卫(很多史料是混乱的,您不用争),包括京卫武学也得它来负责教学。
因为京卫的超大规模、业务多样,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现象,明朝大多时候空缺京卫掌印官,就算有,也是一个虚衔的左都督,但他的‘名义’下属却有伯爵、甚至是侯爵(这些勋贵提督守卫皇城的京卫,不涉及正衙军务),属衙还有兵部指派的赞画官、督粮官、督饷官,更有都察院的驻衙御史。
所以京卫掌印官经常被‘以下犯上’、或者被‘直接跳过架空’,更像是一个跑腿的后勤官伺候一群爹,哪儿都得他配合。
那为何要把京卫搞得如此混乱呢?
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为了皇帝安全(多一道制衡就多一份安全)。
守卫皇帝的禁卫和皇城守卫,轮值非常严格。
禁卫与净军一起守卫禁宫,他们轮值的时候,轮值提督(所有武勋公侯伯爵值班)会监督他们抽签,不仅每天的岗位不一样,每一班都不同,他们上值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去哪里轮值。
皇城守卫也得抽签,轮值提督官、监督官更多(监督官与总理官一样,这是明朝特有的正式官职),他们也是公侯伯爵武勋,但这些勋贵不属于五军都督府节制,而是直属于皇帝。
皇城守卫提督衙门属于皇帝,皇帝哪会去管他们,于是,内廷、五军都督府、京卫、亲军因为有本部兵马归皇城守卫衙门节制,他们就代替皇帝节制皇城守卫衙门,名义上也就有了很多武勋成为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