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渔:林逸,我不爱儒学,只爱道法(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背景资料:

在古老的夏国,有一个名叫江渔的少年,字风夜。他自幼对道教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家庭背景却与他的兴趣格格不入。江渔的祖父是一位和尚,母亲是一位儒师,父亲则是儒家的忠实信徒。在这个家庭中,儒家的教义被奉为至高无上,姐姐供奉孔子,二妹苦夜读学,三弟发奋图强,大哥昼夜苦卖读。尽管大哥和三弟都是庶出,江渔却是家中唯一的嫡出子嗣。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江渔对道家的兴趣显得格外突兀。每当他偷偷阅读《道德经》或是《黄帝内经》时,心中总是充满了对道家哲学和医术的向往。他的父亲一旦发现,便会拿起棍子,严厉地责打他,告诫他不许走上道家之路。江渔虽然心中畏惧,却从未放弃对道家的追求。

每天,当家人要求他背诵《三字经》时,江渔总是心不在焉,他的心中默背着《道德经》的篇章。夜深人静时,他会偷偷拿出《黄帝内经》,在微弱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学习医术。

有一天,江渔路过一座道观,看到供奉的三清尊神,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走进去参拜。就在这时,他的四姐突然出现,将他拦住并带回了家。回到家中,等待他的是更加严厉的家法,他被迫继续学习儒家的经典,如《礼仪之邦》和《子日》。

岁月流转,江渔长到了十六岁。他决定采取行动,谎称要去儒校学习,实则偷偷前往青城山,成为了一名道士。他的生活从此充满了隐秘与冒险,他必须时刻提防家人的发现,同时也在道观中勤奋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

江渔的勤奋和天赋很快得到了认可,他在道观中的师兄弟们开始称呼他为“江风道长”。他的名声逐渐在青城山一带传开,人们都知道有个年轻的道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道法精深。

尽管江渔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他知道,尽管家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他对道家的追求,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并且决心一直走下去……

在青城山的幽静角落,江渔正偷偷翻阅着一本古老的道书,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突然,他听到了姐姐的脚步声,急忙将书藏于身后,装作若无其事地打招呼:“姐,这么巧啊,你也来散步啊?”姐姐一脸严肃,江渔心里一紧,却还是勉强挤出笑容:“嘿嘿,姐,我就随便看看,你别告诉爹啊!”姐姐叹了口气,无奈地摇摇头:“你呀,别光想着吃,把心思多用在儒学上,考个功名,结婚生子。”江渔挠了挠头,坚定地说:“姐,爹娘的安排自有他们的道理,我这辈子只想追求我热爱的事业。”姐姐微微蹙眉:“热爱的事业?道家?哼,我倒要看看你能坚持多久!”江渔一脸坚定:“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的。”姐姐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离开,江渔松了口气,继续拿起道书学习。

时间流转,江渔学有所成,在前掌教沈在溪的推荐下,成为了青城山新一任掌教。他身着道袍,手持拂尘,庄严地宣布:“今日起,我便是青城山新一任掌教,定不负前掌教所托!”众道士跪拜,恭迎掌教,江渔双手虚扶:“今后大家同舟共济,共振青城山!”众道士纷纷起身,谨遵掌教教诲。江渔转身看向三清尊神,虔诚地说:“三清祖师在上,弟子定当尽心竭力,弘扬道法!”青城山香火旺盛,络绎不绝,江渔看着香客们,感慨地说:“青城山有今日之盛况,皆赖三清祖师庇佑,诸位信众支持。”他开始讲道,手执拂尘,侃侃而谈:“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众香客听得如痴如醉,纷纷跪拜,江渔双手合十,微笑回应:“善哉善哉,诸位施主不必多礼,贫道愿与诸位共参大道。”香客们纷纷捐香火钱,江渔看着香火钱,面露喜色:“多谢诸位施主!青城山定会为诸位祈福!”

然而,江渔的父亲突然出现,铁青着脸看着他:“你小子翅膀硬了是吧?居然当上道士了!还是出家弟子!你想让我们江家绝后呀?”江渔赶忙解释:“爹,您别生气,孩儿只是觉得道法自然,适合孩儿。”江父气得直哆嗦:“你!你想气死我呀?江家其他孩子都是女儿,就你这么一根独苗,你就不知道为江家传宗接代吗?”江渔低头作揖:“爹,孩儿不是不想为江家传宗接代,只是孩儿觉得道法更重要。”江父一翻白眼,栽倒在地,江渔赶忙扶住父亲:“爹!快来人啊!请大夫!”大夫赶到,为江父把脉,摇摇头:“令尊急火攻心,需要静养。”江渔松了口气,吩咐下人:“你们好好照顾我爹,我先去给爹煎药。”江父醒来,看到儿子在煎药,叹了口气:“罢了,也许这就是命吧。”他默默的流下眼泪,强撑着站了起来:“我走了……”江渔赶紧上前搀扶:“爹,您要去哪儿?您的身体还没恢复,不能乱跑啊!”江父甩开儿子的手,蹒跚着往外走:“爹,您就原谅孩儿吧!”江渔拦住父亲:“孩儿以后,会常回家看望您的。”江父看着儿子,眼中满是失望:“罢了罢了,你好自为之吧。”江父转身离开,江渔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爹,孩儿不孝,但孩儿不会放弃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