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行政也需要改革(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甚至取士也很像,地方郡望推荐,考试录取的极少。
像杨宁那种,不仅读书是学霸,做人也非常会看脸色,才能用尽全力爬到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
如果不是李彦要清洗魏铭,杨宁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督察院一把手。
唐初和唐中期的体制是什么样的呢?
已经从秦汉的扁平化往垂直化演变。
京师有三省六部,地方有与六部对应的六曹。
地方六曹由刺史或县令管理,各司其职。
李彦在这里想分出一个转运使放置在地方,其实是将地方六曹的户曹中专门管理筹集、调运的,剥离出来了,并提高了地位。
以前地方在安排筹集和调运物资的时候,安排户曹的官吏,可这些户曹官吏手中不仅仅有筹集物资和调运的任务,还有管理田地、统计人丁、平衡地方物价等诸多任务。
但筹集和调运物资,大多数时候是临时的,就很容易与日常工作冲突。
基层是不会主观意识到哪些是紧急重要且马上要做的事情的。
所以,细分管理就有了必要性。
细分化管理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权责清晰,只要上面愿意查,很容易查出来。
作为户部尚书,在浩瀚繁琐的事务中事无巨细地安排,公孙赞太清楚权责分明的重要性了。
这是从吏治的角度来分析的。
公孙赞知道,皇帝陛下刚才说的刺史权力过大,才是切割出转运使的第一目的。
转运使的责任既然是筹集物资,调运赋税,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就是对赋税负责的。
顾名思义,转运使掌管一州之财政。
公孙赞说道:“此策自然能够避免地方刺史、太守独大,但会不会造成官员冗余?”
李彦看了一眼公孙赞,公孙赞果然是财务大臣,马上就想到了官员开支问题。
转运使是大唐中期,唐玄宗时期开始的,到了北宋完善。
宋开始,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将地方权力切割成了四块,转运使的财政权就是其一。
事实上,也的确出现了冗官。
但李彦认为,大宋出现冗官,地方权力切割并非主因。
因为大明几乎沿用了大宋对地方权力的切割之法,大明并未造成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