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暗流(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近来,长安有两名风云人物。
第一位,鲁国申公。汉武帝大张旗鼓地从鲁国迎来了大儒申公,拜其为太中大夫;向其问策,并安排其主持儒学改制。
第二位,梁国韩安国。这位韩将军经太尉、太后举荐,被任命其为北地都尉。
要说这两位最大的差别,体现在后宫的态度上。
太皇太后没有对皇帝征召鲁国申公表态,但皇帝任命了韩安国后,太皇太后和馆陶大长公主都赏赐了韩安国,这种反应和似被后宫忽视的平淡无奇的申公相比,又恰恰是最表明后宫态度的。
汉初不是后世,没有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芈太后、吕太后,包括如今的窦太后干政都干预的飞起,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这些都是皇帝的直系母辈,占据孝道的大义,大臣们也不好不听她们的;此外,皇帝和后宫立场不一时,大臣才好在两派之中左右逢源、浑水摸鱼。
这种山雨欲来的氛围让长安的气氛压抑的很,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最近都很低调,生怕有什么问题被抓住了把柄,成为炮灰。
太皇太后没对皇帝的做法说什么,只是暗暗召见了几个大臣,派了一些人去调查新提拔的赵绾、王臧等人。历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四朝的女人的手腕自然不是稚嫩的皇帝可以比的,太后虽然眼瞎了,但是心里明净的很,未来天下必然是年轻人的,自己这个老太太也不要插手太过以免祸及族人,皇帝是种多么小心眼的生物她很清楚,但如果皇帝触碰了自己的底线,那就要采取行动阻止了。
太皇太后其实也很生气,她好歹是皇帝的亲祖母,也还没死,皇帝现在一副急着把她锁在后宫里是什么意思?现在的三公也都不是好的,哪怕是自己的侄子,也净捡皇帝爱听的说,隐隐有跟太后那个弟弟争宠的意思,推崇儒学,蛊惑皇帝。黄老之道是祖宗正统,是高祖时期就验证过的。秦末生灵涂炭,就是靠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恢复过来的,现在改弦易辙万一重蹈秦的覆辙怎么办,自己又有何脸面面对刘氏的列祖列宗,有何脸面面对天下的百姓呢?自己这个老太太,就是拼着最后一把力气,也要看顾好这个国家。
太后举荐了韩安国后,越发小心了,每次皇帝探望她时,她都反复叮嘱皇帝,要善待皇后,讨好太皇太后,看到儿子的表情,似乎是没有听进去,但儿子对皇后倒是更好了,让太后 不禁心里嘀咕,难道,儿子对皇后还是有几分真心的?不完全是为了讨好太后?所以对自己言论不屑一顾,但是对皇后却更好。太后是不怎么喜欢皇后的,她本就不喜欢嚣张跋扈的馆陶,自然喜欢不起来她的女儿。不过王太后能屈能伸惯了,为了固宠,把自己妹妹王儿姁入宫同自己共同伺候景帝;为了扶持儿子上位,教导儿子说出金屋藏娇那样的故事,为儿子和陈氏订婚;为了巩固儿子的地位,把小女儿嫁给馆陶公主的儿子。如今当了太后,只能说稍微松了口气,上面毕竟压着太皇太后,她也不敢多做什么。
陈皇后至今无子,还爱拈酸吃醋,让太后心里很不高兴,但为了儿子的地位,她还不敢多说什么。想了想,安排人在例行探视平阳公主时传话,让公主选些大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好生教养,找机会送到皇帝身边。一来,在王太后看来,她儿子着实辛苦,后宫那么多美人却不好亲近,只得讨好个不会生孩子的脾气很坏的女人;二来,公主给自己兄弟送美人在汉代也是传统了,馆陶当年也没少送,让王太后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生气;三来,平阳是自己的长女,嫁出去最早,和自己的小儿子没太多时间培养感情,王太后担心女儿因跟弟弟不亲厚而被亏待,拉近姐弟的感情是个很重要的事。
至于皇后,她从小被母亲爱护,父兄性子温吞,没见过什么人间的不平与丑恶,只觉得自己的大宫女实在是贴心,建议自己跟刘陵多接触实在是接触对了。刘陵的名声,皇后听馆陶公主说过,一方面觉得不耻,一方面又觉得她实在是有点能耐,能把那么多男人哄得团团转,让皇后也是羡慕不已。最近皇帝虽然有时候也跟自己吵架,但是来自己宫中的时间多了不少,看来刘陵教自己那些手段还是有用的,自己跟刘陵确实应该多亲近一下。
要说皇后多爱皇帝,也谈不上。皇帝是表弟,这个弟弟小时候矮得跟个小萝卜似的,也有撒泼打滚被皇后看到过的时候,什么样子自己都见过了,自然也谈不上什么爱慕,只觉得虽然是皇帝,自己这个弟弟实际上也只是个普通人。至于争宠吃醋……陈皇后天之骄女,绝不接受自己丈夫不喜欢自己,只喜欢那些出身卑贱的女人,就算自己其实也不喜欢自己丈夫也不行。如果不是母亲从小教育自己,做皇后才能过得更好,陈皇后可能并不会想嫁给他。现在虽然看起来皇帝对自己还不错,但陈皇后很是迷茫,难道自己一辈子就这么过?但是不这么过,自己还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