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歌与诗(二合一章节)(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难怪唱歌这么好听,这个情绪变化得好快好准!”
“话说,杨谦有准备课件吗?怎么感觉他背这些诗都是随口就来?”
“如果有课件,我们能看得到的,杨老师后面有投影。”
“绝对是背的,读,不熟的话,给你看着读都读不顺!”
观众们议论纷纷,但更多人还是全神贯注地听着杨谦讲。
因为杨谦这会儿可没有板书,如果不仔细听,一走神就错过了很精彩的内容!
“风急天高,寒风呼啸、天空高远,这是一个比较空洞开阔的长镜头,就好像有些视频或者电影的开头一样,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画面里什么也没有,就是秋高气清的感觉,但耳边却传来呼啸的风声,以及让人心生哀意的猿啼。
下一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就有了景象,水清沙白的河州上,有鸟在来回盘旋。同样是动静结合,但这样的画面是有滤镜的。它两句下来没有其他的色彩,就只是天空的灰和沙洲的白,通过这种色调,构造出了冷淡惨白的氛围感!
是不是?我们只是读这两句诗,就已经仿佛看诗人想要向我们描绘的画面感,它的直接,并不亚于我们现在内容丰富多彩的电影、短视频!”
杨谦的简单分析,便让樊汀和很多观众一样,都在屏幕背后不住地点头。
真的是太有画面感了!
樊汀心中更是有一股难以言喻的佩服油然而生。
以前,他可没觉得古人有多厉害,好像他们接触的信息没有现代人多,自己就有一种优越感一样。但现在看来,古人一点也不差,他们甚至还如此超前!短短几句诗,就能写得跟一千多年以后的短视频一样,让人见字如见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落叶、草木,因为首联中提到的寒风萧萧地飘落而下,而沙洲旁边的长江也是汹涌澎湃地奔流不停。这里镜头推进,从刚才的大全景,推进到叶子纷纷飞落,推进到长江浪涛翻滚,显然是用了近景甚至是特写。
它同时也在快速地切换景色,加快节奏,从而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落叶的窸窣、长江的汹涌,代表的是杜甫先生对自己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悲怆!
这还只是对景物的描写,拍景物的画面,后面才是写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将自己拖着年迈的身躯漂泊他乡、独登高台的画面呈现给了大家,再给一个鬓发俱白、苦难刻满脸庞的老态一个特写,最后镜头停在了他本应重阳登高喝酒,却又因为年纪、病痛无奈搁停酒杯的动作上。
字里行间、镜头语言,都没有说到他的遭遇,但每个景都在呈现着他的孤独、他的郁郁不得志!就好像大师的电影一样,每一个镜头都可以让我们如痴如醉地解读数十遍、数百遍,然后每一次还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感悟!
这就是唐诗的美,也是它能让我们即便是过了上千年,也依然愿意去朗诵,愿意去欣赏的佳作!”
杨谦确实是跑题了,光是一首唐诗,就让他解读了十多分钟!
但从观众们的弹幕来看,大家似乎听得还很畅快?
“话说,我是来到了百家讲坛吗?”
“忽然觉得杨老师给我们讲讲唐诗也不错,听起来很有意思!”
“《登高》这首诗,当初如果有杨老师给我这么讲,我肯定能轻松背下来!”
“杨老师入错行了啊,去写什么歌?明明可以当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
“杨谦以前好像是读新闻专业的吧?听说文笔还不错!”
“杨老师以前可是发表过很多作品的,诗歌散文都有,要不然怎么会写歌写得这么好?”
“已经是跪着在听了!”
“为什么杨老师一个星期就直播一次?我觉得天天看杨老师的直播都不会腻的。”
“如雷贯耳、如痴如醉!”
幸好,杨谦没忘记他的主题,他可是要给樊汀讲古风歌曲的创作的。
就算不是古风歌曲,讲歌曲的创作樊汀也想听啊!
“我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古人对唐诗的创作呢?因为在我看来,唐诗的创作,唐诗的发展,跟我们现在写歌、音乐的创作,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非常相像的!
我们的音乐创作,也不是凭空诞生的全新行业,它跟诗歌一样,都有历史的传承,都有现代的发展,甚至,现在的流行歌,也不过是以前诗歌的一个翻版而已。诗歌以前是唱出来的,诗歌诗歌,它是诗,更是歌,对吧?只是我们现在,已经遗失了大部分的古代乐谱,所以诗歌唱不出来了,就算可以谱上现代的旋律,它也无法完全表现出当年的风韵。
现在我们说的歌曲,狭义上的流行音乐,它其实是西方在有别于古典音乐的大众音乐架构上,衍变发展出来的,丰富多样的大众商品音乐,我们的流行音乐也是起源于米国。当然,进入到我们国家之后,它也结合了我们的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戏曲艺术等等,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形式......”
杨谦不打算在比较枯燥的定义、术语解释上花费太多时间,简单地提一下之后,他便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不管怎么说,我们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但也结合自己的传统,发展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华语音乐。而且我看近二十多年以来的华语音乐,其实都有在特意地向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的戏曲、诗词学习,在流行音乐中表现出越来越多我们的传统元素,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风歌曲、古风歌曲。
不管是怎么样定义的,也不它们有没有比较细致的区别,我觉得大家这样的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就好像唐诗的发展历程中那个继承和创新一样,我们开始从学习、模仿中,走到了创新的一步,渐渐地建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打造出了属于我们的时代风采!”
(注1:这里的灵感来源于一位视频博主“翻书吧一舟”的分析。小寒借鉴他的理念,进行简单的拓展延伸。)
------题外话------
感谢fatfox911、秋之神光的打赏!!(づ ̄??3 ̄)づ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