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高三:逐梦征途的拼搏(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高三的大幕拉开,整个校园仿佛被一种无形的紧张气息所笼罩,苏萱、程然所在的文科班和蒙佳威所在的理科班,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题山卷海与争分夺秒的奋战之中。

文科班这边,苏萱和程然的课桌上堆满了各种教辅资料,从历史典籍的解读到政治时事的分析,从地理图表的研究到语文诗词的背诵,每一本都承载着他们通往梦想学府的希望。

清晨,天还未亮,教室里已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苏萱和程然便早早地坐在座位上,开始了一天的晨读。

苏萱专注于背诵古代文学经典,那些优美的辞藻、深刻的意境在她的口中反复吟诵,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与古人心意相通。程然则大声朗读着历史事件的年表和政治理论的要点,试图将纷繁复杂的知识点梳理清晰,铭刻于心。

课堂上,老师们的授课节奏明显加快,每一个知识点都犹如一颗珍贵的珍珠,被迅速地串联起来。

苏萱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对文学作品的深度剖析,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关键的语句和独特的见解,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学世界更深层次探索的热情。

程然则在历史和政治的课堂上积极思考,与老师和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时,他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而在面对政治的热点话题时,他又能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现出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对于他们来说也变得无比珍贵。苏萱常常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和程然互相提问文学常识或历史典故。

“程然,你知道‘三吏三别’是哪几首诗吗?”苏萱快速地问道。程然稍作思考,便流畅地回答:“是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接着,程然也抛出一个问题:“苏萱,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哪个朝代哪位思想家提出的主张?”苏萱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这一主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问答互动中,他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能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取新的思路和启发。

与此同时,理科班的蒙佳威也在自己的战场上奋勇拼搏。他的课桌上摆满了物理公式推导、化学方程式配平以及生物遗传图谱分析的练习册。

每天清晨,他在科学的世界里开启新的征程,那些复杂的物理原理和化学实验现象在他的脑海中反复盘旋。他努力理解着每一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试图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思维模型。

课堂上,蒙佳威的思维紧紧跟随着老师的讲解节奏,在数学的逻辑推理中穿梭,在物理的能量守恒定律和电磁感应现象中探索,在化学的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反应速率中钻研。

他尤其对物理实验课充满热情,每次实验,他都一丝不苟地操作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数据,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从实验中得出准确的结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间,他也舍不得休息,常常和理科班的同学们探讨数学难题的解题思路。

“这道立体几何题,大家看看能不能用向量法来解决?”蒙佳威指着练习册上的一道题说道。同学们纷纷围过来,各抒己见。有的同学提出了一种解题方法,但蒙佳威经过思考后发现存在漏洞,他便耐心地解释道:“这个方法在计算向量坐标的时候会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先找到平面的法向量,然后再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来求解。”

在这样的讨论中,他不断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自己的理科思维能力。

尽管文科班和理科班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但苏萱、程然和蒙佳威都面临着同样巨大的压力。

每次模拟考试都是一次对他们学习成果的严峻考验。考试前,他们都如临大敌,认真复习每一个知识点,回顾每一道错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考试过程中,文科班的苏萱和程然仔细审题,在试卷上奋笔疾书,用文字编织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科班的蒙佳威则专注于计算和推理,在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公式和解题步骤。考试结束后,他们又会各自分析自己的试卷,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

随着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校园里的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不断减少,那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像是在他们的心弦上重重地敲击。

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在这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中,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苏萱和程然会在课余时间给蒙佳威分享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励志故事,让他在紧张的理科学习之余,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蒙佳威则会用自己清晰的逻辑思维,帮助苏萱和程然梳理文科综合中的一些复杂的知识框架,比如历史事件的时间脉络和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