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帝国的烦恼(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说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智囊,但三人职责并不一样。

方孝孺才学渊博,又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是重要的辅政文臣,虽然不谙军事,却是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和精神导师。

齐泰原名德,因其为官九年而无过失被朱元璋赐名为“泰”。朱允炆即位后,齐泰与黄子澄同参国政,进位兵部尚书,参与密议削藩。

黄子澄有文章与德行,身负盛名,兼任翰林学士,与齐泰同时参与国政。

齐黄二人都力主削藩,但策略有所不同。

尽管两人私下已有商议,有关讨论也已不是第一次,但作为臣子,他们还是觉得,应该再和朱允炆说说他们在削藩策略上的想法,然后交由圣心裁断。

“陛下。”

黄子澄率先拱手说道:“百姓之事,有方侍讲操持,想必万无一失。可削藩之事,还需陛下加紧定夺。去岁周王朱橚虽已因罪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但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削藩也当一鼓作气,方能成事。”

“臣附议。”

齐泰刚毅正直,对削藩也是赞成的,自然附和。

“此事商议已久,你二人可有定略?”

朱允炆闻言,终于从忧民的情绪中脱离,无缝切换到忧国的状态中。

“自陛下问臣,‘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臣一日不敢懈怠,已和齐尚书就削藩一事,有所商议,还要请陛下定夺。”

黄子澄口中的东角门之言,朱允炆自然记得。

朱允炆当皇太孙时,坐于东角门,曾对黄子澄说:“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

这意思很明白——

各位藩王身为尊贵的亲属,手中掌握着雄厚的兵力,有很多人做出违法的行为,对此应该怎么办?

在这几人看来,办法就是削藩,理由也很简单。

只需看看汉朝吴楚七国之乱给国家带来的动荡就知道了。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大封同姓诸侯王,导致诸侯势力尾大不掉,最终引发内乱。

朱允炆因此希望通过削藩,来避免重蹈汉朝的覆辙。

不管其办不办得到吧,站在朱允炆的视角,削藩的初衷完全可以理解。

虽然朱元璋分封藩王大概率是希望外能巩固边防,内能拱卫皇室,但即便是铁腕强大如洪武大帝,也无法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藩王权力过大,必然会让皇权受到制约,甚至影响皇位传承稳定。

这就是帝国的烦恼。

朱允炆没有其父朱标那样的强大班底,又年轻,缺少足够的阅历,对于驾驭他的那群叔叔,估计也是信心不足。

再加上,一些藩王在封地内确实存在不法行为,引发了不少朝廷大臣的不满和担忧,他们纷纷进言要求惩处藩王,更加坚定了朱允炆削藩的决心。

但是,对于如何削藩,齐泰和黄子澄一直以来都意见相左。

齐泰主张“擒贼先擒王”,燕王朱棣实力最强、威胁最大,应该首先对燕王朱棣动手,削去其羽翼,逐步瓦解他的势力,从而达到削藩的目的。

但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时,黄子澄就有不同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