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中元节纪事(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里有个传说故事,但有没有道理谁也不知道,反正每逢这个节日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说这个故事,说说为什么当地客家人是十四过中元节的来源。
据说,很久以前,大约是客家人二次从广东返迁赣南那个时候,那时局势很乱,一大批客家人迁往赣南各个地方,当地居民,主要是朱、陈、蔡三姓的人,他们相当排斥外来人员,而且经常欺负外来的客家人,不给他们田土,客家人就只好开荒垦土,所以客家人都住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就连最起码的日常生活物资都难于买到,每逢节日的时候,当地人都不愿把鸡鸭、食盐、酒类卖给客家人,客家人在这里受够了气,日子过得特别艰苦,但由于客家人勤劳善良,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地,当这些人基本居住稳定之后,大家聚集一起,准备与当地人来一场你争我夺,扞卫自身的利益比斗。
那天客家人自觉组织起来,奔走相告,下战帖,要与当地人打一场大架。
双方为首之人约好农历的七月十四,指定好位置,两派人来一场你死我活的主权之战。
七月十四那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家人聚集在决战场上,一圈一圈的站在那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是一场比武大会,从人数来看,明显客家人多于本地人。
比武场中央摆了一张大桌,两伙的代表人签下协约,如果客家人打赢了,当地人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对待客家人,如果没有打赢,客家人宁愿客走他乡,再不涉足这里。
那天两伙人之战格外热烈,也不知战了多少回合,刀光剑影,客家人大多来源于中原,接受过武术各个门派的拳掌功夫,经过一轮一轮的比拼,最终客家人赢了,按照双方签下的协议,当地人再也不敢欺负客家人了。
客家人为纪念这个扬眉吐气的日子,让子孙后代知道扞卫主权的艰辛,这里的客家人就定在了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为中元节,一直延续至今。
既然陈艳青没有离开东莞,一凡只好陪她们母女俩过,好就好在梁丽雅家过的是十五,分开两天过,一凡可以今天在东莞过,第二天去中山过,一凡特意打电话跟梁丽雅说明了一下。
七月十四上午一凡打了一个电话给养父母,跟他们说明了妻子女儿没回老家的原因,要他们两位老人自己买些猪肉、鸭子弄一餐好吃的,养父母要依晨接电话,说很想自己孙女了,一凡把手机给了陈艳青,要她说几句后再给女儿说话。
女儿一听到爷爷奶奶的声音,就喊了起来,那边的爷爷奶奶叫她要听话,不要走出外面去玩等等的话。
晚上燃烛、点香、烧纸钱是不可能的,一凡就聚集了十几个人一起去新世界大酒店吃饭,也就是四家合在一起,有麦小宁、李小秋两姐弟三人、覃飞和覃叔两人,蔡隆志两人,还有就是自己和小舅子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