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知行合一(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4.1 目标分层

· 地域层:选取三大生态区(如江南水网、黄土高原、西南山地)

· 主题层:饮食(发酵技艺)、行走(古道考察)、阅读(地方志)

· 时间层:以一年为周期,每地各驻留一月

4.2 工具箱

· 味觉工具:便携式pH试纸、小型发酵罐

· 行走工具:GPS轨迹记录器、手绘地图册

· 阅读工具:扫描笔、云端文献库

第五章 执行:三步嵌套的田野工作法

5.1 “一粥一饭”访谈法

以协助做饭为由进入家庭厨房,在剥豆、揉面、烧柴的肢体同步中完成深度访谈。

5.2 “昼夜分时”行走法

日间走主线识地貌,夜间循声(集市、庙会、戏曲)观民俗。

5.3 “对照记”读书法

每至一地,读与本地相关之书籍至少三种,并建立“文本-田野”对照表。

第六章 输出:从个人经验到公共知识

6.1 多模态笔记

味觉笔记(味谱图)、行走笔记(GPS轨迹+手绘剖面图)、阅读笔记(文本批注+田野补白)。

6.2 “百家饭志”众包计划

邀请所到之处的居民共同撰写线上“味觉百科”,实现知识反哺。

——————————————————

第三部 实 例 篇

第七章 案例一:滇西发酵之旅

2023年夏,笔者驻留大理鹤庆。读《云南通志》“鹤庆火腿”条,知其需以海拔2200米之北风阴干。然行走至山麓,发现近年气候变暖,农户已改用“半机械控温房”。遂以“味觉考古”方式复原传统阴干工艺,并记录微生物群落差异,最终与当地匠人共创新品“慢风火腿”。

第八章 案例二:秦岭子午古道徒步

循《汉书·地理志》所载子午道旧线,自西安南豆角村至汉中饶峰镇,全程210公里,历时12天。日间测高程,夜间访守关人后裔,补录口述史15万字。行走结束后再读《水经注》,发现郦道元对“斗山”位置记载有误,遂撰写《子午道斗山段地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