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无奈的李治(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唐的朝堂宛如一座华丽无比的宫殿,其建筑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朱红色的梁柱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墙壁上则绘有绚丽多彩的壁画,展现出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屋顶上铺陈着一层又一层的琉璃瓦,在灿烂的日光映照下闪烁着耀眼光芒,如同一面面金色盾牌。
殿内更是灯火通明,数盏巨大的华灯高高悬挂于穹顶之下,将整个殿堂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那些由宝石镶嵌而成的灯具散发着璀璨光辉,使得周围一切都显得如梦似幻。而在这光芒最中心处,则摆放着一张用纯金打造、镶嵌着无数珍贵宝石的龙椅。此刻,年轻的皇帝李治正端坐在这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宝座之上。
只见李治身穿着一袭明黄色绣有五爪金龙的华美龙袍,头上戴着一顶缀满珍珠和玉石的冕旒。然而,尽管他外表威严华贵,但那对深邃如海的眼眸之中却透露出无尽的无奈与隐忍之色。这种复杂情绪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像是一片浓重的阴霾笼罩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他那双紧紧握住龙椅扶手的手因为过度用力而导致指节微微泛白,似乎正在竭力抗衡着内心深处不断翻涌上来的汹涌波涛。此时此刻,整个朝堂的气氛凝重而压抑,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起来。
站在朝堂下方的长孙无忌等一众德高望重的老臣们皆身着庄重肃穆的朝服,神情严肃地注视着上方的皇帝。他们个个面色凝重,不苟言笑,一举一动之间都散发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这些老臣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威望和经验,牢牢掌控着朝堂的节奏。他们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缓缓回荡开来,犹如一声声闷雷般沉重而悠长。
长孙无忌率先缓缓地站起身来,尽管已经年逾半百,但他那高大挺拔的身躯依旧笔直如松,仿佛岁月的流逝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只见他昂首挺胸,不怒自威,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感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
他清了清嗓子,然后声若洪钟般地开口说道:“陛下啊!此次科举选拔之事,微臣认为应当以门阀子弟为重中之重。要知道,这些门阀子弟可是自幼便受到世家大族的精心熏陶和培养,他们对于治国理政的方略可谓是耳熟能详,其见识之广博以及个人修养之高深,绝非那些寒门子弟所能比拟的呀!相信他们一旦入朝为官,必定能够尽心尽力地为朝廷效犬马之劳,从而进一步巩固我们这繁荣昌盛的大唐江山呐!”
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礼部尚书紧跟着向前迈了一小步,随即恭恭敬敬地弯下腰去,拱手施礼后低声说道:“陛下圣明,长孙太尉刚才所言之语实在是至理名言啊!想那门阀家族历经数代传承,底蕴极为深厚。其家中子弟自小就开始接受系统而全面的经学、史学等方面的严格教育,对于咱们大唐朝的各种典章制度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反观那些寒门子弟呢?他们大多出身于平民百姓之家,甚至有些人来自乡野之间,犹如野草一般野蛮生长。即便是其中有那么一两个稍有才华学识之人,恐怕也是难入上流社会的法眼,更难以承担得起治国安邦这样的重大责任啊!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呐!”
吏部侍郎微微躬身,脸上堆满了谄媚而又恭敬的笑容,随声附和道:“陛下啊!这科举之事可是关系到咱们大唐朝廷能否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呢!它直接关乎着社稷的兴衰存亡呐!您看那些门阀子弟们,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是在礼仪规范还是风度气质方面,那可都是堪称典范啊!若是让他们进入朝堂为官,必定能够为其他官员树立起一个绝佳的标杆形象呢!再者说了,这些门阀世家历经数代发展,其家族势力可谓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拥有着广泛的人脉和雄厚的财力资源。倘若他们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必然会尽心尽力地为朝廷效力,成为我们坚实可靠的后盾力量呀!所以说嘛,依微臣之见,这科举的首选应当是这些门阀子弟无疑啦!”
李治静静地听着吏部侍郎这番话,原本舒展的眉头却渐渐皱紧起来,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他心里自然清楚得很,科举制度乃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不断为统治阶层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如果只是一味地偏袒门阀子弟,那么广大寒门士子的晋升通道就会被无情地阻塞,如此一来,许多胸怀大志且才华横溢的寒士将会与仕途无缘,朝廷也势必会因此错过众多德才兼备的贤良之士。从长远角度考虑,这种不公平的选才方式必将对大唐的繁荣昌盛以及长治久安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想到此处,李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忧虑之情。
就在他刚要张嘴反驳的时候,突然之间,只见那满朝的老臣们像是事先约好了一般,竟然一个接一个地开始响应起来。
首先发声的是那位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户部尚书,只见他满脸恭敬之色,声音高亢而响亮地说道:“启奏陛下啊!长孙太尉以及在座的诸位大人们所讲的话真是太有道理了呀!那些门阀世家的子弟们,他们背后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强大的势力支撑着。若是能够将这些人招揽进咱们的朝廷之中,必定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助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