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四站:伦敦(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结束了在德国法兰克福充实而富有成效的行程,林宇和夏晓带着对智能家居行业新的认知与合作构想,精神饱满地奔赴环球之旅的第四站——英国伦敦。飞机平稳降落在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刚踏出舱门,浓郁的英伦风情便扑面而来。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建筑风格,操着英式口音的人群,处处彰显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的现代活力。
智创未来英国地区负责人陈悦早已等候在机场,见到林宇和夏晓,她满脸笑容,快步上前接过行李:“林总,夏晓姐,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欢迎来到伦敦,一路肯定累坏了,接下来的行程我都安排妥当啦!” 林宇笑着拍了拍陈悦的肩膀:“小陈,辛苦你啦,每次都这么周到。”
稍作休息后,陈悦带着他们前往伦敦的科技创意中心。这里汇聚了众多前沿科技公司和充满创意的初创团队,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科技元素,诉说着这座城市在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与法兰克福侧重于金融科技与智能家居的跨界融合不同,伦敦的科技生态更具多元性,尤其在人工智能与艺术文化、教育领域的融合应用上独具特色。
他们首先来到一家名为“Artificial Muse”的创新企业,专注于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融合。公司创始人兼创意总监艾米丽·怀特(Emily White)亲自迎接。艾米丽是一位拥有艺术史和计算机科学双学位的奇女子,在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深耕多年,成功策划多个极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艺术展览。
走进公司的艺术展厅,艾米丽兴奋地介绍起他们的核心项目——AI艺术创作系统。“这套系统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的边界,通过深度学习海量的艺术作品,AI能够理解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并与艺术家合作进行创作。它可以根据艺术家的创意构思,快速生成艺术草图,或者协助完成复杂的艺术细节,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灵感与可能性。” 艾米丽一边操作着展示设备,一边展示着一幅幅令人惊叹的AI生成艺术作品。
林宇饶有兴致地问道:“艾米丽女士,在艺术创作中融入AI技术,如何确保作品的艺术性和独特性呢?毕竟艺术是很注重个性表达的。”
艾米丽微笑着回答:“AI只是创作工具,我们始终强调艺术家的主导地位。AI提供的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创意启发,艺术家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和个性化表达,最终作品融合了AI的技术优势和艺术家的独特风格,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还定期举办AI艺术创作工作坊,让更多艺术家和爱好者参与其中,探索AI与艺术的无限可能。”
林宇听后,不住点头:“这个理念太有创意了,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新路径。在国内,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创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种模式或许能带来新的机遇。我在想,如何将这种模式与中国的艺术文化特色相结合呢?”
艾米丽眼睛一亮:“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思路!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整合双方的资源和创意,开发出更具东方韵味的AI艺术创作体验。”
随后,他们来到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企业“BrainWave Education”。公司首席教育技术专家大卫·布朗(David Brown)接待了他们。大卫毕业于牛津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主导开发了多款深受学生和教师喜爱的教育产品。
在展示厅里,大卫展示了一款智能学习辅助系统:“这是我们研发的智能学习辅助系统,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通过智能辅导、虚拟实验室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难题,系统会自动分析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题思路和练习,就像拥有一位专属的私人教师。”
夏晓好奇地问道:“大卫先生,这套系统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相配合呢?毕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卫耐心解释道:“我们始终认为AI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取代教师。这套系统可以帮助教师更精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情感关怀上。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系统生成的学习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参观结束后,陈悦安排林宇与英国人工智能行业资深研究员、市场战略家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进行交流。詹姆斯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研究和战略规划经验,对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见解。在一间布置典雅的会议室里,詹姆斯热情地与林宇握手:“林先生,久仰大名。智创未来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创新成果令人瞩目,很高兴能与您交流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